基地團隊資料

110年度教育部辦理補助議題導向跨院系敘事力新創課程發展計畫-區域社群共創交流北區基地


計畫學校:實踐大學

計畫網址: https://110northernareasocial.weebly.com/

區域計畫學校

  1. 國立中央大學: 子計畫二A類 從知識到故事:負責任消費與生產跨領域敘事力課群
  2.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子計畫二A類 人文與科技相遇在海洋-跨界敘事力課群計畫
  3.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子計畫二A類 多元敘事 ●走進 「 偏鄉 」
  4. 淡江大學: 子計畫二B類 淡水新篇章─微學與敘事力新創課程發展計劃
  5. 大同大學: 子計畫二B類 跨領域教師教學社群之敘事與實作:「和平與正義」發展目標下弱勢群體的社會融合
  6. 臺北醫學大學: 子計畫一 熟齡Smart care跨域敘事教研計畫2.0
  7. 臺北醫學大學: 子計畫二B類 具身敘事教學研發社群培力計畫
  8. 致理科技大學: 子計畫二B類 食農敘事力-數位行銷人才培力計畫
  9. 致理科技大學: 子計畫二A類 以策展作為在地文化的展示策略—「野柳學」在地挖礦訓練計畫

場域

新北市瑞芳區、中山區大直里及劍潭里、高雄市內門區

基地計畫摘要

本校至今已參與四期敘事力或議題導向計畫,並負責109北區區域社群共創交流基地,因此計畫人員都有參與及辦理相關活動的經驗。本團隊如往昔一樣,一定全力以赴完成 鈞部與計畫辦公室所要求的區域計畫學校之關懷交流訪視、資料收整及協辦研習活動,並積極主動規劃北區區域計畫團隊之教師社群及工坊培力活動。本計畫如獲得基地補助,將會全力扮好教育部、計畫辦公室與北區區域計畫團隊之橋樑角色。 本團隊確定負責辦理北區區域社群共創交流基地後,將會在一星期內,使用line將北區區域計畫團隊的聯絡人組成群組,以方便聯絡及宣布重要事項;在二星期內召開計畫主持人座談會,以確定計畫期間內之培力工坊、研習及座談會,以及規劃北區計畫學校之關懷交流訪視時間、北區期中與期末成果展時間,所有相關訊息都會事前、後向計畫辦公室報備。本計畫的夥伴學校有海洋大學、中央大學、淡江大學、大同大學、致理科技大學、亞東科技大學。

本計畫將於九月初辦理一場北區區域計畫團隊學校教師及教學助理(TA)培力活動,以及每兩個月辦理一場培力工坊或研習,以促進北區區域計畫團隊各校間之經驗共享,加強計畫團隊各校教師間之互動及凝聚教學社群共學創發能量。本計畫期許所辦理的工坊、研習及交流座談會,能協助北區的計畫團隊學校在各校順利推動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程、建置課程機制及模組、帶動教師研發創新教學課程設計、發展創新教學理論與方法、組構教師共學社群以凝聚與擴散創新教學之能量。

基地計畫架構


基地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本計畫主持人是丁斌首校長、執行長是張敦仁副教授(同109北區基地執行長)、計畫聯絡人是張瑞剛兼任副教授(同108、109計畫聯絡人),工作小組分為活動規劃組、活動行動組、計畫事務組、計畫研考組。

基地經營特色

本計畫之特色是期望經由本計畫的推展與落實,建立跨校夥伴及北區區域計畫團隊的密切合作與配合,將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創新教學之跨域教學、多元學習、創新教學之概念、想法或行動,以多元敍事形式於相關課程中予以展現或表達,進而培養北區區域計畫團隊的學生能落實「利他精神」的體會與實踐。

區域計畫團隊/教師之經營

1. 本計畫將打造「教師多元增能活動」,辦理多元化教師增能講座、工坊與研討會,結合北區區域計畫團隊學校辦理創新學群課程發展活動。相關主題涵括「如何落實跨域教學」、「創新學群課程模組實施」、「多元學習推展」及「敘事力的應用」等等。

2. 本計畫積極針對參與北區區域計畫團隊教師、社群、專業增能與學生等四大次系統釐定開創性的關係,預期應可促進其間良好的動態關係,以締造更多教學創新,並確實達成計畫預期之教學目標。

3. 北區區域計畫團隊之創新學群課程教師須參與各種教學增能與社群活動,並成為公開觀課之授課者,供其他教師觀摩、學習、交流與反思,以培育創新學群課程的新核心教師,最後更以其課程模組之延續與精緻化,作為重要的評估機制。

基地執行預期效益

1. 北區區域計畫團隊教師知道如何在各校推動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程,建置課程機制及模組。

2. 北區區域計畫團隊培養更多創新學群課程的核心教師,協助課程模組建置、推廣及精緻化。

3. 帶動北區區域計畫團隊教師研發創新教學課程設計,發展創新教學理論與方法。

4. 凝聚北區區域計畫團隊各校教師共學共創社群,擴散創新教學之目標與能量,提升教育之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