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東協廣場、台中大肚台地、國道6號(霧峰、草屯、國姓、埔里)、元長鄉雲林守望幸福園區(歐旻慈善基金會)、台中市烏日區財團法人童庭社福慈善基金會、台中市南屯區南湖社區大學、彰化縣秀老郎日間照顧中心等長照相關產業機構、南投縣草屯鎮財團法人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台中市清水區建國路90號(社團法人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1號(國立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台中市烏日區溪南路一段506巷360號(國立中興大學畜產試驗場)、雲林縣立瑞養雞場、台中市梧棲區大德國小
計畫學校:靜宜大學
台中東協廣場、台中大肚台地、國道6號(霧峰、草屯、國姓、埔里)、元長鄉雲林守望幸福園區(歐旻慈善基金會)、台中市烏日區財團法人童庭社福慈善基金會、台中市南屯區南湖社區大學、彰化縣秀老郎日間照顧中心等長照相關產業機構、南投縣草屯鎮財團法人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台中市清水區建國路90號(社團法人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台中市南區國光路250-1號(國立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台中市烏日區溪南路一段506巷360號(國立中興大學畜產試驗場)、雲林縣立瑞養雞場、台中市梧棲區大德國小
靜宜大學「幸福流域•大肚能榮×多元敘事•跨域共創」創新教學與場域合作深耕計畫團隊,以「區域社群共融X跨區基地共榮X全國計畫共成」為目標,積極建立「中區社群共創交流基地」。透過「中區校群(教師/TA社群)→跨區校群→跨區基地→全國校群」為路徑,辦理工坊、論壇、課程觀摩、參訪交流、場域踏查、座談會、聯合成果策展等,促進區域內乃至跨區教師/TA社群、校群及基地的連結與互動,落實總計畫「利他、共好」的核心精神,並完成「區域校群連結與跨區交流」、「教師與TA研習工坊策劃辦理」、「教師研發能量串連」、「協助總計畫辦公室辦理研習工坊」等階段目標。
邁向第三期計畫,中區社群共創交流基地將在兩年成果積累下,延續「跨校跨域教師社群經營」、「以區域議題為核心,規劃教師/TA研習工坊」、「區域/跨區教學觀摩」、「區域/跨區議題連結」、「充實知識管理平台」五項策略。期能聚焦區域共同議題、以更具效益之交流經營模式,與中區校群夥伴共創、共榮,匯聚並提升彼此能量,在教師面落實議題導向創新教學之課程研發,在學生面達成「多元敘事・議題策展」人才的培育目標,最終進行跨區域計畫成果交流分享、共創價值,並以此豐厚能量成為全國之典範基地。
為達成「社群共融、基地共榮、全國共成」之目標,本計畫在「連結共好、交流互惠、知識產出、能量串聯」的總方針下,以「跨校跨域教師社群經營」、「辦理教師/TA研習工坊」、「區域/跨區教學實踐經驗交流」、「區域/跨區議題連結」,以及「充實知識管理平台」等,作為主要執行策略。並以經營「中區教師暨TA社群→中區校群→跨區校群∕基地」為路徑,透過辦理工坊、論壇、觀課、參訪交流、座談會、成果聯展等實際作為,加強議題收整、場域連結、資源媒合等工作推展,以促進區域/跨區教師暨TA社群、校群與基地之連結互動,終而落實總計畫「利他、共好」的核心精神。
綜上所述,本計畫是以創新教學典範模組的建立與遷移;議題深耕與跨領域課程運作形成校際與區域特色;跨領域課程與場域實踐連結,形成區域正向擾動,為第二期主要目標。聚焦區域及跨區校群連結與交流,以及新創課程永續經營規劃。
中區基地藉由「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多元敘事」的研習與活動,經營區域校群團隊,而後以「議題論壇」與「議題策展」收整議題導向跨域教學的學/教成果,終而完成「議題策展・多元敘事人才培育基地」之區域基地發展特色。
為能有效針對計畫教師與TA進行增能培育,中區基地積極辦理研習工坊,在方向上首先呼應計畫辦公室所規劃的「以未來思考為核心之跨域課程研發」;其次,依據中區擬發展之「議題策展・多元敘事人才培育基地」之區域特色;第三,回應中區校群團隊提出的「社群經營與行銷」作為增能目標。實際執行時,以「教學策略&課程設計」與「多元敘事」兩類研習活動的主題共學,凝聚成員共識,進行各計畫之「團隊經營」。藉由上述工坊,協助中區校群團隊教師深化與精進教學實務、TA增進多元敘事能力、教師/TA共同啟動議題策展的設計與實作。
一、建立具備區域及跨區域特色之培力基地
中區社群共創交流基地,歷經第一期、第二期之工作推動,已展現延續過往績效之具體成果,邁向第三期之工作推展,除持續進行基地內之計畫團隊教師與TA培育外,以強化既有計畫團隊,乃至未來新加入團隊,對於議題導向敘事力之認知、理解與創新研發,也將於第一期、第二期計畫推動中區議題論壇與中區聯合成果策展之基礎下,積極以「創新教學研發」及「高階敘事力」的議題策展形式,作為基地發展之特色主軸,並期能成為典範基地,進行跨區域之交流與共創合作。
二、深化計畫成果收整、知識管理與創新研發
議題導向敘事力之創新教學研發,除有賴於各計畫團隊成員之投入及努力,如能針對計畫執行過程之成功機制與典範模組的收集與彙整,並據以進行交流及分享,將有助於諸此創新教學理念之擴散與推廣,並加速與持續進行理論與實務研發,進而於參與計畫之各大學,乃至全國性之高等教育單位,建立可持續性之發展與推動機制。
中區社群共創交流基地,已於第二期計畫推動階段,結合8所學校、11個計畫、90多名教師共同參與,為強化計畫推動之各項執行成果的知識累積與成果分享,並有助於各項創新教案與教具研發,已建置中區社群共創交流基地之專屬WixTW平台(https://ioanmbase.wixsite.com/home)邁向第二期計畫,除將持續進行成果累積,也將結合線上資料庫、社群媒體等數位工具,進行更有系統之資料統整,以及更有創意之成果分享,以能搭配總計畫辦公室之相關工作推動,加速計畫成果之擴散與影響,進而對於面對新時代之高等教育改革,結合基地內之計畫團隊,乃至跨區域之計畫圖隊合作,作出更積極與更正面之貢獻與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