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里山里海創生新臺南:藝文生態敘事攜手翻轉古都舊城鄉


計畫學校:國立臺南大學

核心議題:培養南瀛山海城鄉藝文與生態敘事創作能力、 啟動藝文與生態展演永續臺南新城鄉流動再生

主要SDGs對應項目:優質教育

次要SDGs對應項目:永續城鄉

計畫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gm2.nutn.edu.tw/nutn-ioancd-rsst/計畫簡介

場域

地點一:七股地區(組織單位:臺南市三股社區發展協會、龍德宮管理委員會) 地點二: 灣裡社區(組織單位:臺南市灣裡萬年文史推廣學會、灣裡同安宮) 地點三:嘉義大埔國中小

計畫摘要

本計畫擬聚焦於臺南七股的三股社區及黃金海岸旁的灣裡社區以及嘉義大埔鄉為實踐場域,擴

及曾文溪上游與下游的南瀛山海城鄉地區,以培養臺南敘事的多元藝文和生態創作與展演人才

為願景,企圖運用藝術與人文的創作展演能力,全面啟動臺南城鄉翻轉的新文化相互流動,以

及實踐里山里海的新臺南生活。

本計畫擬以 「培養南瀛山海城鄉藝文與生態敘事創作能力」及「啟動藝文與生態展演永續臺南新城鄉流動再生」為課程主要議題,對應 SDGS 永續城鄉以及優質教育為永續目標,以既有計畫的跨領域教師敘事力教學社群的培力模式為基礎,加上既有課程為基礎繼續進行跨領域課程研發,共同發展出議題導向敘事力的創新課程模組,從課程研發的內容討論中建立共識,再共同發展執行出創新的教學流程與學習成就的評量方式,以此創新課程模組,落實培養大學生發展未來世界所需的4C 能力,更致力為大學生們培養南瀛山海城鄉藝文和生態敘事的創作和展演人才,以翻轉臺南既有的舊城鄉交流互動模式,進而帶動新城鄉的永續發展和文化新生。

計畫將整合臺南大學人文學院與藝術學院的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視覺藝術與設計系及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以及環境生態學院的環境生態學系,結合文資與文學和文化及生態環境研究,視覺藝術創作,表演藝術創作及國語文學敘事寫作和創作等多元敘事的表達教學法,結合南大長期合作的臺南山海城鄉場域,開創與落實議題導向的敘事力教學創新課程模組的實踐與推展。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本次結合藝術學院、社會與人文學院、環境與生態學院,透過跨三院之專業領域課程及已開設之兩門新創通識課程,帶給大學生從藝術、生態、文史三方面各自專業領域與其他專業跨域結合的角度面向,以此串聯三方思考脈絡並引發對於永續城鄉社會議題之探究,並以此建立優質教育之模組,培養大學生面相真實世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扣回本次里山里海之精神,結合臺南山海環境、文史生態並以多元藝術媒材結合生態環境敘事進行製作及展演。本次課程將特別重視學生於在地場域中的議題探究能力培育,擬以PBL教學中ORID的探究方法及Stream 教學法中融合科學知識與人文藝術的閱讀及寫作和創作展現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做跨領域的議題探究和敘事力的多元表達,嘗試帶領學生針對在地議題分組討論,策畫不同的創作方案來表達他們探索和批判的心得,協助在地以新的眼光來回應社區的迫切議題與關注。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1.【持續經營並拓展臺南山海議題藝文融合生態敘事創作教師社群】:發展議題導向敘事力跨領域教學團隊,以「臺南山海藝文生態創生敘事力教學社群」為主體,透過共同開發課程的過程,發展可複製的跨領域合作教學模式。以本計畫團隊為核心,建構跨院系、跨校之共學交流平臺,將議題導向敘事力教學發展推廣至其他教師社群,並相互學習成長。

2.【以里山里海課程發展為基礎更多不同的跨領域課程模組】:配合國立臺南大學以「鼓勵研究的教學型大學」為發展目標,藉由本計畫之資源協助,發展跨領域課程模組,以培養學生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創新思辨、專業知能、終身學習等核心素養,深根教學實驗與創新,建立良好學習環境,拓展多元學習管道,以培養道德力、自學力、創造力、溝通力、就業力等五力兼具的人才,並透過教學策略的複製,以本計畫課程模組為基點,將之向外延伸其他跨領域之可能,例如以此模組連結至管理學院、理工學院等。

3.【建立與大學與地方深入合作的永續機制】建立以山海藝文生態共創之基地,進行社區工作工作坊,連結社區學者專家和工作者進行深入學習及交流,共同協助發展「議題導向敘事力跨領域教學」教師社群,以及推廣「議題導向敘事力跨領域教學」策略研發。

4.【建構跨領域敘事力教學為主之擴延新課程或新學程】以開設之五門課程新創課程模組,培養學生具運用口語、文字、影像、戲劇、美術等溝通表達方式,與產業或社區進行溝通,將專業知能及核心素養應用解決產業或社區議題,並思考未來設計成相關跨領域學程,能讓學生更整合所學。

5.【師生聯合知識產出】持續和教師社群與學生社群推廣協作論文發表以及創發跨領域課程模組交流,持續爭取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以及論壇的分享發表。

6.【擴大議題導向敘事力認證課程研發】研發敘事力認證課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此課程,協助授課學生透過議題導向敘事力的認證,有更多競爭力。

計畫成果摘要

1.培養跨領域的教師社群,共同研發出創新的跨領域敘事力課程及模組,持續教師間跨領域多元敘事力的成長交流,以及更多跨領敘事力課程的研發創造。

2.透過創新的跨領域敘事力課程及模組的執行,培養學生面對議題跨領域敘事力學習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在地文化素材創造多元藝文作品及文創產品的能力。

3.透過大學跨領域敘事力課程的執行與實踐,帶領大學生進入社區做社會實踐且提供社區解決當下迫切問題的多元方法和路徑,同時培力社區及學校能夠運用多元文化行動持續改造社區的人力與人才。

4.建立且加入跨校合作的跨領域敘事力交流的實體與網路平臺,分享跨領域的知識產出與方法建構及交流,也形成跨校學生討論的平臺與熱點。

5.建立跨領域敘事力課程的教材教案與教法的資料庫,以刺激更多的師生投入跨領域敘事力的實驗與實踐教與學的歷程。

*****課程具體成果如下:

追逐夕陽的青春夢(戲劇演出+版畫創作展演)

聽牡蠣在唱歌(漫步導覽劇場)

海的青春敘事(以海為題創作的版畫特展)

熱轉印作品展(將小學生及大學生作品以不同媒材印製成社區文創商品)

寶寶劈漂流記(大學生帶領小學生共同創作繪本及說故事影片)

灣裡導覽手冊(文資系大學生創作社區導覽手冊及摺頁)

灣裡風景展(同學進行社區攝影並搭配文字創作的攝影展)

研究成果(計畫教師們產出兩篇以跨領域教學為題之論文)

學生心得(課程心得結論)

永續經營之規劃

本計畫團隊組成成員為臺南大學藝術學院之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社會人文學院之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環境與生態學院之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通識中心、國語文學系等跨院所之教師,以「培養南瀛山海城鄉藝文與生態敘事創作能力」以及「啟動藝文與生態展演永續新臺南城鄉流動再生」為學習議題,運用STREAM 課程發展模式,以PDCA 的循環模式,整合不同專業教師,以臺南山海地區發展之當代議題為對象,發展跨領域議題導向敘事力教學課程群組。

課程群組在一年計畫期程完成之後,永續經營之規劃如下:提出檢核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方法,作為教學實踐研究的課程模組,1.準備提出整合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2.課程群組發展成「臺南敘事力」學分學程。3 課程群組教學為基礎,結合社區機構發展為臺南山海文化社群共創交流基地,進一步發展為區域教師交流基地。4.網站交流平臺:進行跨校、跨領域之共學、共享,作為教師們相互學習之依據,以建立新的課程交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