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B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教學社群培力計畫

淡水新篇章─生態與人文地圖(Mapping)新創課程發展計畫


計畫學校:淡江大學

核心議題:在地關懷,永續發展,社區共融

主要SDGs對應項目:永續城鄉

次要SDGs對應項目:優質教育、全球夥伴關係

計畫網站:

場域

新北市淡水區興仁國小與鄰近社區(興仁里、義山里、崁頂里及沙崙里)

計畫摘要

如果教育可以從在地開啟,這是本跨領域團隊的夥伴們想要帶著淡江大學的師生,走進這個交融的時代,交融的區域,展現在地關懷,永續發展,社區交融的多元敘事力可能性。

延續109年度《淡水新篇章─微學與敘事力新創課程發展計劃》的工作成果與豐碩反思,我們在110年度的《淡水新篇章─生態與人文地圖(Mapping)新創課程發展計劃》仍然延續以興仁國小為主體,但是往外延伸探索的議題;也向下深化議題的思維切入點。第一年度的計劃以「人的探索」為主軸,帶領學生看見興仁國小與週邊區域群體的同與不同,並將其學思歷程發展為藝術敘事呈現方式。而今年度的計劃則以「看見地方」為主體,議題由興仁國小往外延伸至老淡水河流域:不僅探索淡水海口區域的生態(石滬、地形與生物樣態等等),亦圖繪(Mapping)出淡水河與北海岸豐富的人文與歷史地圖。如果教育是一種發現的歷程,我們在執行這個計劃的過程裡,這個團隊的教師與學生們也會經歷重新發現框架外視野的旅程。在新創課程裡,學生們將由老師們帶領,分別從心理分析、社工、社會學與哲學等角度切入觀察相關場域,最後一階段則透過藝術領域的介入,分別由聲音、故事與身體的敘事,以「行動導覽」方式呈現淡水的多元藝術敘事成果。

本計畫團隊邁向第二年的合作,以「淡水新篇章」為核心,欲繼續創造一種師生共學的趨勢,透過跨領域議題導向的融入,以敘事力為呈現的課程群組。109學年度的「淡水新篇章:人際關係與溝通篇」,110學年度的「淡水新篇章─生態與人文地圖(Mapping)」。這是一個永續發展與自我生成的課群發展。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第一年度的計劃以「人的探索」為主軸,帶領學生看見興仁國小與週邊區域群體的同與不同,並將其學思歷程發展為藝術敘事呈現方式。而今年度的計劃則以「看見地方」為主體,議題由興仁國小往外延伸至鄰近靠海社區—興仁里、義山里、崁頂里及沙崙里:不僅探索淡水海口區域的生態(石滬、地形與生物樣態等等),亦圖繪(Mapping)出淡水豐富的人文與歷史地圖。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淡水河曾經是全臺灣最忙碌的一條河,300多年來,河岸因淤積沖刷而有著不斷變動的河岸風景,河口兩岸的觀音山與大屯山對望著,海口生態也因為都市發展而不斷變動。淡水也因為面對海洋,可以觀察到由不同時代遺留下的色彩:從荷蘭、西班牙、加拿大、清治到日治,一條河積累出深厚的生態與人文資產。我們期待由109年的興仁國小及其周遭場域為主軸,在110年度的計劃裡向外延伸,建構出一個從興仁國小所在的「興仁里」跨越至鄰近幾個靠海社區:義山里、崁頂里、沙崙里延伸至海岸線為主體,能重新看見「地方」的敘事計劃。並透過通識與核心課程,以及微學分課程的特色,帶領淡江大學同學踏入地方的內裡,思索地方與自身與環境的連結。

本計畫團隊透過實地探查,聚會與實踐行動歷程,在教學與研究,實踐的過程中所產出的對話及知識論述,並定十分多元。不論對於老師個人或是團隊,甚或是淡江大學與其周邊社區都會有些激盪與影響,本計畫在各面向的預期成效如下所列:

1. 完成協同教學新創課程一門。以及「淡水新篇章─生態與人文地圖(Mapping)」課程創新計畫。

2. 跨領域教學團隊的組成,推動下一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預計透過本課程的規劃,能夠讓本團隊教師於110年底的教育部教學實踐計畫中提出與本計畫相關的計畫申請。

3. 開設兩個微學分課程與教案的產出:分別是「淡水環境生態與公共領域討論工作坊」—1場,「淡水文史與藝術工作坊」—1場。

4. 建立大學與淡水社區的合作默契。身為淡水地區最高學府,我們期待自己能夠知識產出,並與社區共榮。本計畫的焦點在社區為主要場域,以「永續城鄉」為核心議題,透過計畫前進的軌跡對於淡水地區,新舊淡水融合的歷程將呈現教師們的研究論述。

5. 課程間並結合跨藝術領域授課老師的合作,以「戲劇敘事」、「聲音敘事」以及「身體敘事」三個方向引領學生在課程期末於淡江大學或淡水地區進行「淡水藝術導覽」之成果呈現,並生產出相關課程教案。

6. 共同完成一篇與110計劃相關主題之學術研究論文。

7. 本團隊成員所發展的計畫,將與本校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中心合作,再次整合其他有興趣的教師社群,共同發展進一步的計畫。今年度是我們八個人的合作與協同,相互學習與對話。但是期盼下一年度得到學校的支持,擴大教師社群的範疇與計畫,朝向立足淡江,與淡水共榮的經驗前進。計畫於本校辦理本團隊跨領域敘事力計畫教師社群的成果發表與校內外其他教師分享。

8. 選課的學生對於課程的參與與滿意度達80%。

本計劃團隊自108年度即開始集結工作,109年度開始實踐執行《淡水新篇章—微學與敘事力新創課程發展計畫》,在滾動式的調整與修正中,參與教師們亦從中學習與成長。此外,參與本社群的教師夥伴,皆擔任過重要的行政職務,對於學校原本的行政與教學體系的嫻熟;以及多位是教學優良教師,在協同與合作的加乘之下,可以展現對的優勢及落實計畫的實踐。

計畫成果摘要

在109學度的計畫中,我們產出了以下的成果:

1. 陳慧勻、張貴傑、宋鴻燕、干詠穎、胡延薇、黃奕琳、王靈康,吳文琪(2021,7)。疫情下的淡水新篇章:師生共學篇。2021北區社群共創交流基地議題論壇。實踐大學。

2. 張貴傑、游翔富、王希懷(2021,5)。議題導向跨領域融入通識課程之教學行動與反思_思考方法與技巧。2021跨領域教學實踐工坊。教育部:靜宜大學,好好園館。

3. 張貴傑、陳慧勻、宋鴻燕、干詠穎、胡延薇、黃奕琳(2021,1)。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淡水新篇章教師社群與新創課程計畫前導行動的看見與反思。2021「創新教學X跨域敘事」議題論壇。教育部:靜宜大學。

4. 張貴傑、陳慧勻、宋鴻燕、干詠穎、胡延薇、黃奕琳、王靈康,吳文琪(2020,12)。淡水新篇章–淡江大學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教師團隊和興仁國小相遇的反思。「人地共好:新課綱時代的地方學與大學社會責任」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

5. 「期末線上成果展」-包括六組「劇場敘事詩」與議題導向的網路創作成果,以及兩組舞蹈肢體的集體創作及展演。

永續經營之規劃

本計畫最終將以課程的形式,引領學生循序漸進的真正進入一個議題與一個區域,課程由前半學期從心理學、諮商輔導、哲學與社會學等角度引領學生積累思考的能量,至後半學期則透過藝術領域的介入,分別由聲音、故事與身體的敘事,以「行動導覽」的型式呈現興仁國小與鄰近社區的生態及人文的藝術多元敘事,我們期待最後的成果不僅是一個演出的呈現,更是建構地方敘事的一個集體行動。計劃課程已已通過課程審查作業,期待未來每一學年度皆能以常態的協同課程持續培力淡江學生對於環境中的人文及生態議題能衍生更為深刻思索與多元的敘事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