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銀青共融•活齡再現
場域
1)地點: 718臺南市關廟區下湖里關新路一段85號
組織單位:財團法人樹河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悠然山莊
(2)地點: 701臺南市東區崇德18街62號
組織單位:美佑護理之家東區日間照顧中心
計畫摘要
本計畫秉持「跨域整合」、「共學創新」、「敘事培力」三大核心理念,整合高齡化健康生活品質主要核心議題導向之研教合一的跨域師資,在健康照顧產業推動共學之教師敘事力教學成長社群-「持續精進健康照顧之跨域敘事教學社群」。本計畫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教師社群體察人口結構趨勢變化,以高齡化健康生活品質議題為主軸,強化跨領域敘事培育課程,統合護理、長期照顧經營管理、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生物科技、資訊等背景專長的教師,藉由專業課程、通識課程的安排,藉由多師共授、備課觀課、共學咖啡館,規劃辦理「數位教學工作坊」、「創新教學工作坊」等課群經營,期以研發跨領域教材、教學實踐,並搭配短文書寫、簡報短講、圖文本、APP製作、影像紀錄的多元敘事能力目標,發展健康照顧特色課程模組。
本計畫之多元敘事教學社群將課程延續到利他場域,期經教師社群團隊訪視機構後瞭解悠然山莊住民長者健康照護重點與需求,帶領學生發掘問題、訂定議題。本課群推動高齡健康生活品質議題導向,將協助解決場域之慢性病照顧、療癒環境、健康促進、靈性健康與自我關顧、智慧生活照顧、居住環境與傳染病等身心靈方面的需求,協助解決並滿足悠然山莊長者的需求,規劃療癒樂活健康的活動與方案,提供休閒療癒與健康保健活動,銀青共融帶給悠然山莊/美佑護理之家東區日間照顧中心長者們青春常在、活齡再現的健康人生。
另,藉由知識創新、融通、整合及應用能力,綜合敘事力與課程教學之傳遞,以「發展健康照顧跨域敘事教學,培育優質健康照顧人才」為願景,建置健康照顧之跨域敘事課程模組,期以透過本教學社群,促進跨域課程多元敘事教學發展,融入利他場域實踐,提供優質教育,培育社會所需業界樂用之優質健康照顧人才。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本計畫跨域整合與共學創新的計畫核心內涵所涵蓋的主要構面,有三個構面:
構面一為課程群組:係以達到跨學科綜整議題為目的,跨領域課程群組以跨學科思維為原則,設計不同課程內容與學習方式,設計敘事培力與利他服務的主題。
構面二為操作策略:每個課程在原有的專業知能下,輔以共同課程及敘事共學工作坊等的敘事培力訓練並結合微學分課程,培育學生敘事能力進行跨領域專業知識的對話與整合。
構面三為執行構面:事前探訪悠然山莊瞭解長者需求,規劃以樂活健康為主題的利他實踐活動,設計跨領域群組課程架構,並展現敘事培力的成果,包括:慢性病個案之照顧與管理手冊、銀髮族健康促進處方、敘說生命故事、身心機能療癒、環境微生物感染防治文宣、智慧健康照顧/機能活化療癒/靈性健康/環境衛生等APP。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一)課程創新:1.由於本校是以培養醫療與健康產業人才為主的醫事科技大學,本計畫擬統合通識教育中心、護理系、長期照顧經營管理系、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生物科技系等科系的教師,結合慢性病照顧與管理、長期照顧與療癒環境、健康促進、靈性健康與自我關顧、微生物科技與生活、健康與人生等課程共構成跨領域課群,以高齡健康生活品質為主要議題,增進學生在專業知能融入敘事培力。2.本計畫秉持照護關懷服務跨領域社群素養統合之理念,提升學生應有的健康促進與照護能力,為未來老化社會厚植應有的能力基礎,協助長者建構療癒樂活健康的晚年目標。3.結合不同專長教師所組成的跨領域教師社群,不定時地進行團體之經驗分享,激發創意,並針對學生的問題能集思廣義,有效的對課程進行修正。4.藉由外聘專家學者培訓,能豐富教師教學情境設計與解決教學上遇到的困難。5.舉辦正向心理學工作坊、敘事共學工作坊,透過專家學者演講及現場演練,增進師生之短文書寫、簡報短講、文本/APP製作,或影像記錄等能力。6.跨領域教師社群經由水平交流、垂直整合激盪出創新且豐富課程內容,記錄本群組課程教學研發及教師社群共學軌跡。
(二)敘事力訓練之預期成果:新創群組課程應將學生之學習成效與作品產出,納入成果策展之規劃。1.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透過短文書寫、簡報短講、圖文本/APP製作、影像記錄的述說能力訓練,在高齡健康生活品質的議題,達成專業知能與敘事培力。2.學生經由在服務場域實踐敘事力訓練,提升自信心與自我肯定。3.本計畫經階段性、與學生進行多次討論、修改建議,在多次敍事力培育與養成機會,讓學生經多次精鍊修改的機會後,每學期最後的產出是有代表性且對於悠然山莊長輩在健康促進與樂活療癒上有助益且有具體敘事成果產出,甚至後續能推廣適用於一般社區年長長輩上,例如:健康促進處方、靈性健康評量、生命花園的文本製作、慢性病照顧手冊或影片、健康照顧/療癒/靈性關顧/衛生APP等。
計畫成果摘要
透由計畫課程設計與教學創新,帶領學生藉由場域進行「高齡健康生活品質」的問題探究,回應SDGs之「健康生活品質」與「優質教育」議題。規劃計畫課程模組的課程群組:(1)「健康促進」課程利用生理量測儀器評估長者健康狀況,詮釋高齡者健康概念,建議銀髮族健康促進活動處方,配合課程設計健康處方APP,在適當時刻因應負向情緒,有益身心健康,提升長者自我管理營造身心樂活健康晚年。(2)「慢性病照顧與管理」課透過課程講述,協助學生瞭解慢性病之相關學理知識並具備慢性疾病之評估能力,藉由資訊知識導入教學,繼而帶領學生製作慢性病衛教與實作APP,提升銀髮長輩對慢性病防治之能力,達到緩衰弱之健康促進目標。(3)「靈性健康與自我關顧」課程,加入長者的靈性健康內容,讓學生到場域進與長者進行訪談,理解長者的靈性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設計長者評估靈性健康的APP,對機構的工作者也能更理解長輩的需求,並能提供合適長者內在需要的照顧,提升高齡者的健康生活品質,同時也提升了機構的服務品質,期使學生在課程中經由書寫學習自我關顧,學習文字紀錄整理長輩的需求,也能將所學照顧他人的需要。(4)「長期照顧與療癒環境」藉由專業課程讓學生了解療癒環境對長照的重要性,並能實際在活動中營造療癒環境;課程涵蓋活化身心機能,推展與促進長者健康老化的療癒活動,同時也藉由敘事培力訓練,如看圖說故事與短文撰寫能力,可增加場域利他服務時與長輩互動溝通的能力;更進一步將敘事的論理邏輯融入APP設計中,發展銀髮族療癒活動智慧APP。(5)「微生物科技與生活」配合課程設計「悠然樂活APP微生物篇」,透過與場域合作,提供場域長者與機構人員查詢最新微生物傳染病訊息,增進防疫效率,初步規劃「悠然樂活APP微生物篇」可點閱「傳染病即時通」、「環境監測」、「健康防護」三大功能面向,協助改善長者居住環境與傳染病問題,提高生活環境品質。(6)「健康與人生」課程將運用本校智慧健康行動巡迴車,創立健康資訊整合平台,對場域長者進行身體組成量測,再進行健康數據的收集與分析,配合課程培育學生設計健康資訊APP,具備大數據應用、健康管理能力,培育智慧健康跨領域人才。
永續經營之規劃
(一)建置敘事力資源教室,本校敘事力教師團隊製作之短文寫作、繪本/APP、簡報,與使用之多媒體短片,並錄製成影音數位教材,供其他教師參考使用,長期目標希望能設置敘事力培育中心。
(二)透過敘事教學工作坊,增進本校跨領域通識與專業教師之教學職能,並藉由他校資深敘事教學相關教師與學者的分享示範,培育敘事教學種子師資。
(三)記錄新創群組課程教學研發及教師社群共學軌跡,並透過敘事力培訓課程,讓教師團隊以群策群力開發課程教材,並形成跨域敘事教學社群,定期討論並研讀相關書籍,增進不同領域及敘事力導讀解析能力,及拍攝指導、健康照護之APP設計等。
(四)統整、編印學生分組作品集,包括:學生的主題習作,生命敘事、心得學習檔案、讀書報告等,改進學生短文寫作與實務行動方案,做為實施敘事力教學之參考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