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從知識到故事:負責任消費與生產跨領域敘事力課群(II)


計畫學校:國立中央大學

核心議題:負責任消費與生產

主要SDGs對應項目: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

次要SDGs對應項目:優質教育、良好的工作及經濟成長

計畫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49901813028189

場域

桃園地區

計畫摘要

本計畫主旨在培養大學階段的敘事能力。本計畫由中央大學文學院主導,以「說故事」,特別是「數位說故事」之敘事型態,作為核心的教育目標,並強調以知識為基礎的敘事,藉由數位工具而呈現與傳播,培育將知識轉化為故事的多元敘事能力。本計畫以議題導入敘事教育,一則為了引起學習動機,另則透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並培育社會實踐的關懷。本計畫結合文學院內三個不同專業領域的六名師資,另邀請兩位來自客家學院的社會學者與管理學院的會計學者,組成跨領域的教師社群而籌設「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敘事力課群。本課群含七門課,從基礎的現象與理念(人文與科技發展、說一個良心的故事--責任生產與消費),到工具與方法的鍛鍊(知識寫作與思考、數位傳播素養與批判思考),到特定主題的示範與應用(認識桃園與地方社會、歷史:走踏桃園與跨域敘事、飲食生活與文化創意),透過「負責任的生產消費」議題,規劃有脈絡的敘事力課程。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課程計畫架構:

◎上學期3門課、下學期4門課,包含以探討議題為主要學習目標的課程,以及敘事力培育或者主題實踐的課程。

◎每門課程中均需包含四個單元:

議題專業分析、議題故事化、故事與敘事力養成、數位敘事實踐。

課程分為四個單元,「議題專業分析」、「故事與敘事力養成」可透過成員間互相支援,

「議題故事化」是由各老師講述課程中生產與消費如何落實於各文化層面,

「數位敘事實踐」則要求學生的學習成果須包含各課程的面向,以數位敘事的多元型態呈現。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一)計畫執行之預期成效

1. 完成敘事力融入負責任消費與生產創新課程模組。

2. 完成「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網站。

3. 養成兼具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的商業人才。

4. 紀錄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課程創新過程,進到推廣概念的功能。

(二)計畫團隊就本計畫之執行能量與特色,訂定兼具質量之績效指標及達成值

1. 每學期規劃三場「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相關演講。

2. 至少兩個課程於學期中聘請兩位業師入班演講。

3. 每學期開放課群間相互觀課。

4. 每學期策展(成果展)一次,下學期是整合整個學年的成果展。

計畫成果摘要

第一年執行成果:

本計畫由中央大學文學院主導,結合文學院內四個不同專業領域的六名師資,組成跨領域的教師社群而籌設「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敘事力課群,核心議題主要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12,其次對應SDGs4優質教育與SDGs15良好的工作及經濟成長。本課群含八門課,本學期正式執行的課程包括當代消費文化與社會、電影編劇理論與實務、飲食生活與文化創意、人文與科技發展四門課程。

計畫設定以中央大學所在地桃園為具體場域,並聚焦收斂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於飲食相關的議題。執行過程,教師透過互相跑班形成跨域共構模組,並舉行多次教師社群討論計畫進行步驟與成果展形式。為了社群增能,本學期主要就計畫核心議題舉辦教師工作坊,邀請團隊內胡川安、陳建中、王俐容,分別就飲食、生產、消費三個主題進行專業分享,凝聚並提高大家對議題的認識。

為了對應於「桃園在地飲食」的計畫主軸,除了邀請桃園百年老店「花生之家」(原名張豐盛商行)第四代經營者張豐格先生分享經營理念與方式之外,也帶領學生舉行第一次場域踏查,前往桃園「可口可樂博物館」參訪,了解可樂製程,師生更深切體會消費的責任與意義,以及敘事力的具體實踐。TA則偏重在訓練處理事務性工作與影像敘事能力,要求最後必須以影片記錄每門課。學期結束,以「食光序事─教學成果展」的影展形式呈現學生學習成果,達到相互觀摩、共同對話的擴散成效。

當我們指著企業譴責其過度生產、壓榨勞工、不顧環境的同時,卻忽略了生產行為乃是由消費行為所影響決定的,因此,培養群眾建立負責任消費生產的認知,進行理性、審慎的消費選擇,讓消費者意識到購買每一件商品背後會造成的影響,才有辦法透過群眾的力量,要求企業遵守相關法規,完成從生產端到消費端,一整套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循環。

「從知識到故事:負責任消費與生產跨領域敘事力課群」,希望藉由說故事的力量,讓學生經由體驗習得知識,而後能消化知識產出故事,持續擴散這個課群的影響力到其他人、或自身未來的生活,讓學習經驗化為永續生活的一部份。

場域踏查說明

1. 實踐場域之主要區域:_桃園市_

2. 實踐場域涉及之組織單位、場所

(1) (已完成)可口可樂博物館。_

(2) (規劃中)金車咖啡文教館、黑松博物館、養樂多工廠(三擇一)。

(3) (規劃中)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義美食品生產.生態.生活廠區(二擇一)。

(4) (規劃中) 大溪老茶廠、金蘭醬油博物館(二擇一)。

(5) (規劃中)源鮮智慧農場。

(6) 場域變更說明:計畫書原定的場域除觀光工廠外,其餘和「飲食」議題較無關連,在109-2的課程中,會更聚焦桃園在地「飲食」類的觀光工廠,因此做出場域調整。主要場域踏查與109-2的課程相關,故大部分安排在下學期。

永續經營之規劃

本計畫為第二年延續型,希望在原有課群調整後再實施一年,這樣授課教師比較好修正微調原有的備課資料。目前擬定開設的共有7門新創課程,橫跨四個學院的師資,另以文學院、通識中心為主要開課場域,未來努力經營新創課程,組建好實踐場域,讓教育平台的資訊豐富且多元。我們期待完成的可見成果,足以感動更多老師加入,以提升中央大學學生敘事力能力的提升,來落實負責任生產消費認知的有效推動。

因為計畫支援,融入敘事力的負責任生產消費新創課程得以開設完成,日後再次開課難度減低,可以持續被開設。其次,課程本身實際教學獲得反饋,可以更進一步設計改良。中央大學原有豐富的人文、社科與商業管理師資,而且敘事教育獲得學校一級主管們的共同重視,又是文學院學士班的教育目標之一,所以課群將可以在中央大學持續開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