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愛河‧覆鼎金─溯源奇航
場域
文藻外語大學周邊愛河沿岸、覆鼎金社區
計畫摘要
本期實踐場域與前期相同,乃是著眼於本團隊對愛河上游覆鼎金社區的探勘與經營已有顯著成果,若繼續深耕(本期計畫成員與第一期成員相同),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在課群發展上,本期預計將團隊成員的跨領域多媒體敘事課程整合成10學分左右的「自媒體敘事與經營」微學分學程,讓文藻學生修習該議題導向學程後,具備跨領域溝通合作及以數位科技解決領域專業問題的能力。
在場域實踐上,本期與鄰近的獅湖國小攜手合作。由本團隊設計三個構面的學習活動,帶領獅湖國小學生多元認識愛河上游覆鼎金社區的人文歷史與生態知識。這些學習活動包括愛河上游一日奇航營隊活動、探索覆鼎金社區色彩活動(協同教學)、在地國際化交流活動(參訪文藻華語中心)等。
再者,本期將深化與金獅湖保安宮的合作,每月在保安宮內舉行一次駐點講座活動。除了讓覆鼎金社區居民認識籤詩中的歷史故事外,並向其介紹手機攝影技巧及國內外著名的人文網站等。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的能力,是本團隊訂定核心議題「社區設計3.0」--文史探索、生態保育、宗教發展、多元教育、視覺藝術之主因。文藻創校已54年,跟覆鼎金社區逐漸形成環境生態、歷史意識、文化匯聚、生活實務、地方意象的有機連結,實是一個讓文藻學生走出校園,跟當地對話的好場域。是以當社區設計概念從1960年代講究完善社區中心硬體設施(社區設計1.0),發展至1980年代由當地社群主導設施設計的社區設計2.0,進而自2000年已開發國家邁入「社區設計3.0」之後,它所強調擴增人際連結的「社區培力」(Community Empowerment)效益,正可成為文藻師生融入社區共同體的切入點。尤其本校是一所外語大學,對於培養學生國際移動力不遺餘力,更應讓學生對在地文化產生共鳴,以此作為前進世界的基底實力。有鑒於此,本計畫團隊擬定上述五議題作為跨領域課程之重心,希望以此突破學校制式化的學習,激盪出更多教學創意,並且連結社區的學習資源,讓學生的知識成長產生加乘效果。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建置「自媒體敘事與經營」微學分學程
持續經營1個跨領域的專業群組-教師社群
產出10件覆鼎金社區多媒體敘事文本
與覆鼎金社區至少3個組織團體締約,進行實質合作
計畫成果摘要
本期實踐場域與前期相同,本團隊對愛河上游覆鼎金社區的探勘與經營已有顯著成果,若繼續深耕(本期計畫成員與第一期成員相同),可收事半功倍之效。這些計畫成果除了展示於南區基地六校跨校成果聯展,亦呈現於本校至善樓1樓藝術走廊的「愛河‧覆鼎金 溯源奇航」成果展,並得到普片好評。
在課群發展上,本期預計將團隊成員的跨領域多媒體敘事課程整合成10學分左右的「自媒體敘事與經營」微學分學程,讓文藻學生修習該議題導向學程後,具備跨領域溝通合作及以數位科技解決領域專業問題的能力。
在場域實踐上,本期與鄰近的獅湖國小攜手合作。由本團隊設計三個構面的學習活動,帶領獅湖國小學生多元認識愛河上游覆鼎金社區的人文歷史與生態知識。這些學習活動包括愛河上游一日奇航營隊活動、探索覆鼎金社區色彩活動(協同教學)、在地國際化交流活動(參訪文藻華語中心)等。
再者,本期將深化與金獅湖保安宮的合作,定期在保安宮內舉行駐點講座活動。除了讓覆鼎金社區居民認識籤詩中的歷史故事外,並向其介紹手機攝影技巧及國內外著名的人文網站等。
永續經營之規劃
本團隊延續前期敘事力團隊的經營模式,續以91學年度成立並運作至今的「五校通識教育聯盟」為平台,分享成果、推廣議題導向敘事力創新教學發展計畫。(註:六校通識教育聯盟包括輔英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高雄餐旅大學、高苑科技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及本校)。
自1994年起,社區營造已成為我國經年推行的政策,本計畫中的諸項活動皆有永續經營之價值與可能。尤其本團隊與在地社區之教育單位、宗教團體締約,進行實質合作,已見成效,使得計畫場域踏查活動逐步深入覆鼎金社區,並厚植永續經營新創課程群組之根基。
本計畫之多媒體敘事課程、「自媒體敘事與經營」微學分學程,除了可成為之本校定期開授之常態性課程外,在教學上還加入多元文化的敘事觀點,也讓學生累積公共參與之經驗,確實落實了新課綱所訴求的素養導向教學。本團隊之計畫教材、學生作品皆由本校中文新式教學研究中心建檔與統整,並由該中心負責引導計畫教師充實教學內容、活絡教學方法、精進活動設計,以求紮實謹嚴、與時俱進。
本計畫網站「學生自學平台」設計,亦契合當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理念。即使本計畫結束,教學團隊成員仍會繼續使用計畫網頁,進行教學活動與後續修課同學互動,並隨時更新相關資料、充實內容,亦會責成本校中文新式教學研究中心助理留心管理,以求即時排解異狀,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