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從知識到故事:負責任消費與生產跨領域敘事力課群


計畫學校:國立中央大學

核心議題:負責任消費與生產

主要SDGs對應項目: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

次要SDGs對應項目:優質教育、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

計畫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ncusdg12

場域

一、 教學場域:中央大學 二、 實踐場域:桃園(生活)

計畫摘要

本計畫的宗旨是大學階段的敘事能力教育。本計畫由中央大學文學院主導,以「說故事」,特別是「數位說故事」之敘事型態,作為核心的教育目標,並強調以事實和知識為基礎的敘事,培育將知識轉化為故事的多元敘事能力,藉由數位工具而呈現與傳播,以達感動人心的目的。本計畫以議題導入敘事教育,其原因一則為了引起學習動機,另則因為引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盼能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並培育仁人愛物的胸懷。本計畫結合文學院內四個不同專業領域的六名師資,邀請兩位來自客家學院與管理學院的社會學者以及會計學者,組成跨領域的教師社群而籌設「負責任消費與生產」敘事力課群。本課群之教育理念以知識為本,因為知識才是解決問題化解紛爭的根本。本課群並教導學生以跨領域為常態,因為人生中面臨的真實問題並無領域之分。

本課群含八門課,從基礎的現象與理念(人文與科技發展、當代消費文化與社會、說一個良心的故事--責任生產與消費),到工具與方法的鍛鍊(知識寫作與思考、數位時代的閱讀與寫作、電影編劇理論與實務),到特定主題的示範與應用(認識桃園與地方社會、飲食生活與文化創意),在「負責任的生產消費」議題中,設計出完整的敘事力課程脈絡。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一、核心議題落實場域實踐

本課程的場域可以分為實踐的地理場域(學校、桃園),以及議題的產業部門場域:飲食。場域的兩個功能:教師知識對話,學生議題探勘。就教師知識對話而言,學校作為主要場域;就學生議題探勘而言,中央大學所在地「桃園」便是實踐的場域。

本計畫議題為「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落實的場域主要分成兩個層次,主要實踐場域就在教育現場,「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並非單一事件或者單一設施能夠解決的複雜議題,需要挑戰資本主義生活型態。希望回應此一議題,唯有透過教育改變消費者意識,帶來消費行為的改變,才能進而迫使生產者做出改變,而環顧大學課程,除了商學院有商業倫理課程之外,絕大多數系所課程安排都不會碰觸「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因此本計畫的場域實踐,主要設定在校園有其無可取代的重要性。但是透過教學風景改變,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消費者意識過於抽象,就議題方面來說難以看到具體成果,就教學面來說,也無法驗證教學的成效。消費議題和生活息息相關,實踐場域自然無法脫離生活,因此也就和本校位址「桃園」密不可分,這也正是本校長年推動桃園學的原因。就此理由,桃園就成為檢證教學成果的實踐場域。

二、學校內部支援系統

(一)本校設有跨領域創新學院

(二)本校成立跨校院系所的教師社群讀書會

(三)多元的創新教學空間與資源

三、跨領域教師社群經營機制

(一)跨領域教師社群增能方向

(1)「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

(2) 敘事力實踐與課堂融入

(3) 議題探勘與場域實踐

(4) 跨領域合作與課程創新

(二)跨領域教師社群經營機制

(1) 定期教學討論會或讀書會

(2) 教師培力工坊之規劃

(3) 成立社群網站或臉書社群

四、跨領域師資合作與課程安排

本計畫共有8名教師,跨4學院組成。教師與課程的組織詳見架構圖。

五、敘事力融入議題導向跨領域課程的階段性規劃

本課群欲包含下列四種敘事能力: 敘事理論應用、文字書寫表達、口語肢體表達、議題思辨與反思,各項能力彼此環環相扣。

六、學生多元敘事能力學習軌跡紀錄及考評規劃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1. 完成敘事力融入負責任消費與生產創新課程模組。

2. 完成「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網站。

3. 養成兼具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的商業人才。

4. 紀錄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課程創新過程,進到推廣概念的功能。

計畫成果摘要

1. 每學期規劃三場「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相關演講。

2. 至少兩個課程於學期中聘請兩位業師入班演講。

3. 每學期開放課群間相互觀課。

4. 每學期策展(成果展)一次,下學期是整合整個學年的成果展。

永續經營之規劃

目前擬定開設的共有8門新創課程,橫跨四個學院的師資(主持人其實來自理學院數學系),另以文學院、通識中心為主要開客場域,未來努力經營新創課程,組建好實踐場域,讓教育平台的資訊豐富且多元。我們期待完成的可見成果,足以感動更多老師加入,以提升中央大學學生敘事力能力的提升,來落實負責任生產消費認知的有效推動。

因為計畫支援,融入敘事力的負責任生產消費新創課程得以開設完成,日後再次開課難度減低,可以持續被開設。其次,課程本身實際教學獲得反饋,可以更進一步設計改良。中央大學原有豐富的人文、社科與商業管理師資,而且敘事教育獲得學校一級主管們的共同重視,又是文學院學士班的教育目標之一,所以課群將可以在中央大學持續開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