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青銀共融聲音記憶


計畫學校:嘉南藥理大學

核心議題:以生命經驗聲音為核心,引導世代間理解與傳承

主要SDGs對應項目:健全生活品質

次要SDGs對應項目:永續城鄉

計畫網站:

場域

高雄市湖內區公舘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湖內區中正路一段53巷1號)

計畫摘要

本計畫探索議題是青銀共融聲音記憶,以聲音為主軸貫穿計畫,圍繞的操作項目包含問題批判思考模式訓練訪查技巧、建構發掘分析家庭健康問題、推廣社區健康營造及活動、融入志願服務利他之哲學倫理,學習團隊合作強化內在敘事力能力。第一期計畫的參與者皆肯定實務操作課程可創造出有意義且能實際運用的成果,第二期計畫延續原目標,除深化有初步成果的課程,也修正部分課程進行方向,將深入探索社區特色生活及產業達人,協助社區定位、行銷及培力成長,課程融合專業培育敘事能力為核心,在敘事的基礎知識上,對課程進行規畫、調整與融合,企圖透過主動傾聽、經驗傳承的課程規畫,培植專業能力與敘事能力。課程的設計方面,在理論層面進行跨領域融合,開拓青銀共融的視野;在應用層面則以社區銀髮族為對象,協助社區進行多樣化的生活體驗活動,藉由樂器合奏的機會做為成果展現,提供長輩手眼協調及五感體驗,並帶領學生探索地方生活特色,協助建立社區認同及使用資訊工具行銷發展,讓世代間進行有目的且持續的交流理解,並帶來資源共享共好的結果。教師藉由跨領域與學用並重的課程設計,得以與專業領域與產業界的教師跨界學習彼此交流激盪,拓展知識領域,促進教學活動的優質化。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教師帶領學生進入社區情境,學習觀察以及批判性思考,以社區現況及需求作為問題探索方向並解決之,台灣高齡化及少子化的問題深深地影響到所有民眾,因此將青銀共融作為主軸,整合休閒暨健康學院及人文計資訊學院的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系、休閒保健系、資訊管理系及社會工作系的教師組成團隊,計畫核心思想是培育社區自主發展,決定了用聲音為載體,串聯世代生活,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健康生活品質連結。確認可能的解析方向後,以四大議題方向(音樂、衛教、家庭、社區)分別各設計了二門課程,所以在每一議題上,各有對應上下學期互開的延續課程,本計畫模組合計八門課程。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本計畫是第二年的延續計畫,基於第一年課程目標及設計將以長者與年輕世代共融為主軸,深入社區訪談發掘問題,將彼此生活的聲音地景串聯起生活經驗,設計四大領域的課程,包括音樂、衛教、家庭與社區,因為生活本就是跨領域問題的集合,在空間上,從單一的個人開始,向外延伸到家庭與社區,在時間上,從幼兒到長者、從無到有的庶民個人化樂器製作與演奏,以音樂會作為參與者(學生、長者、家庭及社區)共同努力的短期目標,凝聚社區向心力,期待達到世代瞭解共融且共榮的長期目標,學生在裡面扮演推動、串接、協調與教育角色,社區成員若能與人合作共好,將是超越政府力量的生活照顧網,可以產生一個善的循環,在第一年計畫結果發現除了學生受益於教學方式及場域的改變,社區也因為本計畫的協助,找到了自我特色而改變,開始積極活躍參與社區間的交流,第二期計畫的學生可在本計畫的持續滾動修正內涵的課程設計下,實作深入的生活議題發掘與解決,獲得深化的學習經驗。

計畫成果摘要

社會變遷,面對面互動接觸機會降低,對於不擅社群軟體網路的長輩,將面對代間疏離與孤獨的問題,為尋回世代間情感連結及經驗傳承,本計畫以聲音作為貫穿所有設計活動的主軸,藉以連結人群,用傾聽同理的方法,增加彼此互動與了解,促進青銀共融,計畫課程執行的方法是帶領學生進入社區,實際融入彼此生活,進行家庭認識訪談,訓練學生批判思考及訪查技巧,建構設計實用的家庭社區照顧方案,並探討發掘家庭健康問題,同時推廣健康營造,設計衛生教育活動,傳播正確保健預防知識,再以銀髮樂活樂器為媒介,共同辦理社區音樂發表會,協助長者預防失智與延緩失能。在實際執行面上,計畫於第一學期原預計只製作一台卡林巴琴,但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做出興趣及自信,故提高課程挑戰性,最終每人都完成大、小木箱鼓及卡林巴琴等三項樂器,在學期後段,至社區帶領長輩合作完成各式樂器的組裝與彩繪,課程中學生也進入了解社區,除推動健康律動外,也訪談長輩的生命故事,徵詢有意願的長輩,讓學生跟隨拍攝生活點滴,並編寫劇本,演出過去成長歷程,而完成這些工作的技能則是藉由教師規劃,由業師協同教學、工作坊、小組研討等教學活動,在校內課堂所備齊,在課程進行中,獲得區公所支持,協助師生接觸其他社區,除了敦親睦鄰外,也同時推廣健康樂活的理念,另外也希望由深入訪查,協助發掘建立社區特色活動,但在下學期遇到武漢肺炎,打亂了原先課程的設計規劃,雖然校內教學活動未受干擾,但社區活動全部暫緩,深化校內課程的學習內容因應,而社區方面,由教師與有限的長者則依原計畫持續互動,以等待疫情趨緩時,可與原進度連結,很幸運在五月份政府開放群聚活動後,能夠順利地銜接上原計畫的設計進度,將青銀音樂演奏、健康律動、長輩生命故事微電影、社區資源地圖等預定學習目標完成,最終學生與長輩們,一起於台北的總計畫成果展公開演出一場音樂活動,展現大家的學習成果,參與演出的所有成員都留下了永恆美好的回憶。

永續經營之規劃

前期計畫成果發現社區出現三項長時間的影響或改變:

(1)凝聚社區向心力:主動詢問因為疫情影響之未來規劃的活動及表演替代方案。

(2)建立社區特色:引發其他社區興趣,紛紛詢問合作場域社區如何與學校合作,協助社區行銷。

(3)提供更多樣化的社區服務:社區想要將音樂及律動活動帶入社區安親服務。

參與學生在加入計畫課程的教學活動,表現出更積極的學習興趣,因為合作場域就在學校旁邊,無論未來有無外部資源,已解決社區參與活動的交通問題,過往的社區培力活動,讓社區成長,也能推動學校與社區共好共榮,在友善的氛圍下,能充分利用此場域實作來引起學生學習動機,讓其動手面對處理實務問題,培養生活能力,減少學用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