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南屯藝啟學


計畫學校: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核心議題:結合傳統技藝與教育議題,透由敘事連結童銀與社區

主要SDGs對應項目:優質教育

次要SDGs對應項目:健全生活品質、永續城鄉

計畫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19124549340653

場域

臺中南屯老街

計畫摘要

本計畫以「優質教育」為主要目標,「永續城鄉」、「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為次要目標。計畫成員包含教師6人,其中5人為前期社群成員,以及上下學期共6門課TA。

本計畫以「南屯老街」為實踐場域,依上下學期兩階段課程模組進行,上學期著重「文字影像敘事」增能,由「攝影學」、「心理衛生」、「中文閱讀與表達」三門課教師組成課程模組,以故事敘事方式,配合多媒體,編寫在地文化地園;下學期以「轉譯文化教材」為敘事培訓重點,由「敘事文學與媒體」、「體育精進教學」、「兒童數學與科學之探索與遊戲」三門組成模組,其中「敘事文學與媒體」為3位社群成員共同授課之新創課程。此模組目標為彙整文化故事及資源,轉譯為國小文化教材。此外,也將召募培訓銀髮志工,推廣童銀共學,回饋場域,實踐利他精神。

計畫的運作,除了固定會議、研習外,各課程模組藉由課程共備、協同教學、觀課議課、聯合工坊、成果連結,建立課前、課中、課後的課程共構。前後兩模組間也具有承續發展的縱向連結。每學期各舉辧兩場教師及TA研習工坊,其中一次將結合課程,開放給模組課程學生及校內師生共同參與。計畫尾聲將收整計畫成果,產出教案、論文,並舉辦跨校交流、成果展,以推廣計畫效益。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1.結合「中文閱讀與表達」、「心理衛生」、「攝影學」、三門課成為課程模組,模組主題為「典藏技藝」

2.結合「敘事文學與媒體」、「幼兒數學與科學之探索與遊戲」與「體育精進教學」三門課成為課程模組,模組主題為「設計教材」

3.綜合「文化數位地圖」及「研發文化教具」達到(一)傳承在地文化(二)推廣童銀共學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1. 傳承生活文化

「民以食為天」,飲食是生活中重要的一環,透過傳統食物的找尋、記錄,有助於理解文化內涵。繼第一期時尚農村計畫之後,本工坊運用策略聯盟方式,結合學校特色,透過設計與創新的力量,串連各種食物記憶傳承的學習資源,了解傳統庶民文化,傳揚好食代記憶傳承。

2. 建構長照學習情境食安生活地圖

過三校群與中醫師協會合作,跨界思維、跨域實踐,帶動成員透過課程體驗食材、食安、食藝,配合生活美學的推廣,共同建構符合食安概念,兼具飲食美學的「飲食文化地圖」。

計畫成果摘要

(一) 兩階段課程模組,進行多元敘事增能

(二) 推廣童銀共學,實踐利他精神

(三) 社群共學共好,創發教學研究動能

(四) 發展師培學校特性,提高未來職場力

永續經營之規劃

本期計畫在前期計畫的反省回饋中,加以修正調整,延續既有經驗心得,改善缺失困境,期待在經歷曲折後,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成員們在前期一年半的合作中,逐漸建立默契與信任,以校內原班人馬,再行申請新一期計畫,希望在計畫精神與目標下,持續努力。本計畫規劃的新創課程「敘事文學與媒體」,即是前期計畫重要成果,此課程由3位成員教師共同授課,為擴大學生的接觸度,初步規劃以通識課程開設之,而非侷限於特定科系,教師群亦以本計畫有關的社群成員為主,希望能將本社群走過敘事力的點點滴滴,化作此新創課程,傳承於校園。

再者,本期計畫規劃兩課程模組,每模組由3位跨領域教師進行課程共構,此共構教案、經驗心得,未來將予以收整,作為研究產出,並以此參與校內相關教材發表、跨領域學程的申請甄選,進行點狀擴展。此外,也將持續申請新創課程,嘗試在高教現場進行更多元的跨領域交流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