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以策展作為在地文化的展示策略—「野柳學」在地挖礦訓練計畫


計畫學校:致理科技大學

核心議題:村落觀光化面臨的轉型困境和社會議題

主要SDGs對應項目:永續城鄉

次要SDGs對應項目: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海洋生態

計畫網站: https://www.instagram.com/yehliutide/

場域

野柳社區

計畫摘要

野柳,隸屬於新北市萬里區,在新北市29個行政區中被歸為偏遠地區。當地賴以為生的經濟模式遭遇發展困境,導致地方人口老化、青年人口外流、偏鄉小學廢校、隔代教養等問題,全臺類似野柳這樣的漁村共有215個。不同於其他漁村,野柳有一個發展上的先天優勢—野柳地質公園,每年帶來的遊客有2-3百萬人,其中高達八成為國際觀光客。但造訪遊客僅以地質公園為主要參觀標的,鄰近區域並無法受益,如何整合內外部資源,放大其原有的優勢,期能帶動周邊其他鄰里,成為野柳地方發展最主要的課題。

本期延續前期的「策展作為社會實踐」,進一步擴大「策展」的意義。以野柳為地方文化的展示空間,運用空間硬體、語言、文化深度與在地特色、文化再現與轉化等,深入挖掘野柳能代表臺灣漁村的在地人文風景,實驗臺灣漁村文化發展國際觀光的展示策略,運用當地國際觀光客多的優勢,透過外國人的視角,梳理和挖掘臺灣漁村文化特色並將之轉換展示,希望透過「野柳學」反映的地方議題,思考偏鄉漁村觀光化面臨的轉型困境和社會議題,並透過策展挖掘在地文化的展示策略,實驗臺灣漁村城鄉如何永續的可能。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野柳學在地挖礦訓練計畫,是以野柳為地方議題的觀察點,去挖掘人物誌式的、故事性的、議題性的在地風景,並透過策展的方式,實驗在地文化發展國際觀光的展示策略,回應偏鄉村落沒落化的問題,

思索城鄉永續的可能性。因此,

以「策展」為主軸,發展了兩

個跨領域課程模組,透過策展

這個組裝的過程,開啟跨領域共構與對話的模式。本期將延續「策展」作為跨領域合作的意義,嘗試新的課程合作模組,以觀察和探究「跨領域教學實踐」如何透過「策展」改變專業學科等教學議題。

上學期以文字、影像的虛實創作挖掘地方議題為主,並透過「數位策展」,作為下學期實體策展的準備;下學期模組開設策展課程,結合上學期成果完成為「在地文化」策展的任務。以策展綜整議題成果為目標,因此在思索跨領域課程的合作時,有了如上圖的課群架構和師資合作模式。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以野柳在地觀光化後、產業轉型過程所面臨的現實困境與相關社會議題為策展議題,策劃「數位策展」和「在地文化展」二檔展覽,透過在當地展覽的方式,與地方人士、外國觀光客人互動,希望透過「野柳學」反映的地方議題,思考偏鄉漁村觀光化面臨的轉型困境和社會議題,並以策展作為一種社會實踐方法,讓議題有效地被看見。

透過野柳地方博物館,示範挖掘在地文化的展示策略,以回應臺灣漁村城鄉如何永續的可能問題,希望從野柳這片土地出發,引發浪潮式的效應,喚起更多人關注、在意台灣眾多地方農漁村文化所面臨的轉型困境與文化議題。

計畫成果摘要

1.引導學生了解野柳在地議題,培養議題挖掘、分析、定義問題的能力。

2.透過「策展在地文化」課程,培養學生設定議題、篩選資訊、賦予脈絡、創造情境、提出看法、重組價值、分享串聯的能力。

3.透過「策展實務」操作,培養學生展題策劃、空間設計、動線考量、氛圍營造等實務能力,學習如何有效的傳達理念,讓關注的議題被看見。

4.透過跨領域教師及TA社群,研討一套挖掘議題、轉化與再現文化、有效傳達的策展敘事教學方法論。

5.透過在地文化策展展示課程成果,協助野柳在地議題被看見。

6.透過教學實踐研究證明策展對跨領域教學實踐的有效性。

永續經營之規劃

課程的永續經營往往與經費的補助與否有關?如何在計畫結束之後,繼續新創課程群組的運

作?最好的方式,就是將議題挖掘、文化再現與轉化和策展敘事課程SOP化、教材化,讓所有專業課程教師受過教師研習工作坊培訓後,都能運用這一套挖掘議題、有效傳達的策展敘事教學方法論融入課程之中。因此,透過本計畫課程的實施,最終希望發展一套議題導向敘事力的教材教法,除了讓課程群組得以永續經營,也能擴散計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