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健康守護、世代共享:防疫與多元文化教育敘事培力計畫


計畫學校:中原大學

核心議題:健康守護:科技、防疫、大數據 世代共享:利他、跨域、實踐力

主要SDGs對應項目:健全生活品質

次要SDGs對應項目:優質教育、公平、正義與和平

計畫網站: https://reurl.cc/EzYVnk

場域

桃園市幸福家庭培力協會、中壢五號倉庫

計畫摘要

本計畫「全人關懷議題導向敘事力教學發展計畫」,擬從中原大學施行全人通識教育的基礎出發,集合全校不同院系專業領域教師,組成「全人敘事力教師社群」團隊,致力開發「以敘事力為知識承載量、議題導向為教學實踐方法」的創新教師社群,將敘事能量引入專業知識,透過人在自然與社會環境中所面臨到的問題,更動態完整的呈現真實世界的當代性、複雜性,進而面向未來、思考未來可能產生的問題與解決之道。本計畫主要議題分兩個模組,首先針對COVID-19肺炎疫情相關議題所開設的課程,此為主要議題:「健康守護」,課群名稱為「科技、防疫、大數據」;其次課程為敘事力與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能力訓練為內容向度,敘事力為歷程向度),課程內容著重於疫情帶出的文化相關課題,此為「世代共享」,課群名稱為「利他、跨域、實踐力」。本計畫課程所欲達成的具體教學目標如下:一、發展議題成果導向課程機制與模組發展;二、研發創新教學模式與教案;三、培養學生多元文化素養;四、設計思考執行議題解決方案;五、誘發學生學習動機,達到自我超越;六、解決社會及社區議題以實現利他實踐。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本計畫以敍事力作為專業知能再現與溝通橋樑,並以跨學科綜整議題為群組課程主軸,希望通過群組課程形成的專業知能之跨領域對話,形成正向教學校群團隊,透過教師學習提升與結盟對話,以一群人帶動一群人的社群形式,形塑各大學校院的團隊,為大學教育灌注新的對話思維與教學方式引動專業知能跨學科對話的創新教學能量,以期逐步建構相關的教學模組。「學用合一」是目前社會對於大學人才培育之積極期待,學生畢業進入職場後是否具備就業即戰力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議題。就產業端而言,其所需之人才除專業知能之領域差別外,業界對於需求人才應養成的軟實力,諸如:綜整議題,正確聽聞,積極表述,創意溝通,參與議題,有效傳達運用學科專業知識等能力,實有其共同的期待。

計畫架構圖補充說明

一、健康守護:科技、防疫、大數據

在「健康守護」方面,將以全人健康品質為目標,透過聯合國針對未開發、開發中國家所制訂的永續發展目標,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定義「個人在所生活的文化體系價值」中,對於自己的目標、期望、標準、關心等方面的感受程度,其中包括一個人在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獨立程度、社會關心、個人信念及環境等六大方面」,省思台灣從開發中國家轉型成已開發國家的過程發展問題,帶領學生以敘事探索專業知識,引導學生將全人關懷精神,從自己的經驗反思為起點,將之轉為利己且利他為目的的服務態度,實際運用在真實的生活場域中。

二、世代共享:利他、跨域、實踐力

多元文化教育主張社會上不同族群有其不同的文化存在,不同文化均有其價值,都應該受到重視。多元文化教育中,「文化」不僅包括族群,還包含性別、階級或宗教等多樣的社會身分或主體位置;面對變動的社會,如何教導學生瞭解個別主體的存在,尊重不同文化的面貌,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上述多元文化課程內涵的核心觀點是為「理解」,透過異質文化間彼此的理解,不同文化間的誤解亦將彌平。多元文化應透過批判思考的持續養成,與永續進行的教育來實踐,惟有藉由根本的知識建構、批判性對話檢視,才能修正積習已久的偏見及刻板印象,給予重視並進行思辨,繼之釐清觀念中的差異與支配結構,對於絕對、一元的思維模式進行檢討,以期多元文化的真正落實。面對多元學習的時代,以生活為中心,尊重個性發展,激發個人潛能,具備主動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養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現代多元的社會的能力是必須的。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本計畫期透過發展議題導向創新課程模式發展與教學,提升學生基礎敘事能力與專業敘事力,促進多元文化認同、全球視野及國際移動力,並產生以下效益::

1. 由基語文教養課程之推動與革新,通過共同教材的新創研發,建構教學教法創新模組,開發教師社群經營模組。並由教材、教法、教師知能提升、教師及TA社群經營,深化敘事力提升相關課程,引導學生深度認識並探索自我,具備利他、關懷他人及社會,培養生命觀照之能力及深化語文涵養,開展學生多元文化視野,建構具備生命教育內涵及創新價值的提升敘事力教育。

2. 深化聽、說、讀、寫能力,創新溝通表述、話語創意、理念營造、議題呈現的教學模式;涵攝人文科技知識,培養包括正確聽聞、摘記、閱讀、書寫、口頭議題演示(短講)、溝通在內的綜合敘事能力,以引導學生敍事想像能力,提升大二以上學生跨領域敘事與專業知能表述之能力。

3. 發展院系為主的整合性課程教材,強調脈絡化與主題化課程,鼓勵跨系、跨校課程學習。

4. 藉由課程改革,落實全人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提升人文素養,促進語文能力及專業人才的結合與運用。

計畫成果摘要

1.目標導向學習

2.社區鏈結、服務學習

3.議題導向學習

4.敘事力

5.社區經營

6.工作坊培訓

7.教師社群

永續經營之規劃

本計畫的課群將會作為學校跨域整合課程的典範、誘發學生學習動機、解決社區議題、及發展產品或模式以再造社區,並複製至全世界。未來將透過教務處、研發處、學務處、及校務研究中心,重新檢討學生修課的配置及學分規劃,重新整合課程教學、學生學習、大學社會責任;並視其成效將教師共同跨域備課、共時共授、專業學習社群、及跨域培力工作坊的精神延續至全校,作為學校與社區和世界連結的永續經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