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繽紛台灣、多元社會—高苑科技大學跨領域敘事力創新教學發展計畫
計畫學校:高苑科技大學
核心議題:台灣社會多元文化的差異認知與和諧共榮
主要SDGs對應項目:消弭不平等
次要SDGs對應項目:消弭不平等、公平、正義與和平
計畫網站:
場域
高雄市路竹區新住民及婦女家庭服務中心
計畫摘要
本計畫預計以「多元文化」為議題,藉由新創課程包含通識教育中心的人文課程、職場素養課程,以及資訊傳播系的媒體傳播課程、觀光管理系的文化旅遊課程、應用外語系的英語課程,透過教師社群跨科際合作,共同研討將「多元文化」議題融入各課程教學中,增進學生「多元文化」之素養,並具有社會行動力。
本計畫團隊係以通識中心的人文社會學科為核心,邀集包括資訊傳播、觀光事業管理、應用外語等專業領域老師加入,組成跨領域教學團隊,共同研發跨領域創新教學,培育具綜合敘事、多元想像及問題解決能力之跨領域人才。各課程均安排「多元文化概論」為共同教學單元,對焦多元文化之「議題探討」;其次藉由「課程活動」讓學生涉入參與,對異文化族群從理解、交流、對話,到尊重、欣賞、融合;進而引導學生應用專業知能,思考如何在社會場域中實踐利他之精神,達到和諧共榮的目標。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本計畫課程的目的是深化學生的多元文化素養,執行策略分為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議題探討」,目標是在課程中設計議題式的教案,帶領學生了解台灣社會的多元文化發展,以及多元文化之內涵,從知識面切入教導學生理解異國文化,並能探究新住民相關問題。
第二階段是「對話交流」,讓學生透過採訪接觸、活動交流,藉由真實的人際互動,實際體驗異國文化,並引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尊重,去除偏見,從肯定、欣賞的角度看待異文化。
第三階段是「社會服務」,當學生在知識面和情意面有所確立後,進一步鼓勵並安排他們以行動展現社會關懷,一方面思考如何運用習得的專業知能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實際投入社會場域,實踐利他精神。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1.建置具體可行、可統整各專業領域教學的課群合作模式,成為本校跨領域人才培育教學模式的推動基礎。
2.建置議題性網路敘事平台,分享教學經驗與成果,並提供學生互動、自主學習之資源。
3.透過完整的認知學習過程,協助學生運用專業知能,融入社會場域的實踐操作,具體提升學生跨域整合與問題解決能力。
4.由不同課程的教學訓練中,落實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知與實踐,提升社會公民素養,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5.透過課程計畫,能媒合學校師生、社會機構與新住民團體,共同創造新的交流平台,協助新住民及其子女,能盡快融入台灣社會。
計畫成果摘要
1.109學年度開設6門議題導向之跨領域新創課程,預計修習學生約245人次。
2.辦理多元文化教學工坊2場
3.辦理跨校交流工作坊1場
4.辦理跨領域學習工坊5場
5.辦理課程講座6場
6.辦理「多元文化嘉年華」活動1場
7.辦理教師教學社群讀書會、研討會12場
8.實踐場域訪視2場
9.TA培訓活動4場
10.學生參與場域實踐約80人次
11.辦理期末校內展演1場、參加基地計畫聯展2場、全國計畫聯展1場
12.課程影像紀錄5部
13學生作品集結出版1本
永續經營之規劃
1.本校刻正推動之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針對北高雄區域之新住民與移工,辦理文化、教育活動、協助語文教育與職能培訓等。與本計畫推動多元文化融入課程有所區別。然而,因為目標一致,合作方式大致採「共辦培力工坊」及「共同辦理活動」兩方面進行。從不同面向共同投入,更能全面性落實多元文化教育與實踐。
2.本計畫課群之教學創新,完全符合本校刻正推動之高教深耕計畫之重點項目「深化教學創新」,已列為發展重點,未來將持續推動。
3.本計畫課群發展成熟後,將成為本校新創課群發展之基礎,作為各項議題性、跨領域人才培育課群之示範與分享,讓計畫的成果在本校各學院間持續擴散。
4.本計畫之執行過程與成果,除分享在計畫網站上,並將匯整、集結,甚至出版,以廣為宣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