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翻轉勞動力:利他實踐 Ⅱ


計畫學校:大仁科技大學

核心議題:全球化的勞動力:職場安全與勞資關係

主要SDGs對應項目:公平、正義與和平

次要SDGs對應項目: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消弭不平等

計畫網站: https://tajenflippedclassroom.weebly.com/

場域

工廠

計畫摘要

本計畫以跨領域學習為基礎,並以「全球化的勞動力:職場安全與勞資關係」為核心議題,進行敘事力培育的課程設計。試圖藉此找到共同對話的載體,共建場域學習的機制。本計畫的核心議題「全球化的勞動力:職場安全與勞資關係恰可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鏈結:和平與正義、消弭不平等、良好的工作與經濟成長,希望透過課程分享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概念、安全工作的法規制度給所有人,並在所有階層建立能相互包容的勞資關係,最後藉由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本計畫特色,是將探索教育的活動融入課程中,讓課程變立體;瞭解何謂勞動意識,什麼又是勞動權益,如何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安全,減少職災憾事一再發生。本計畫設計跨領域學習課程模組-「勞動力課程模組」,每學期四門課、一系列微課程,學生可互相選修,學校承認跨領域學分,期望能讓不同領域的學生對勞動力有充分的理解,進而透過自己的專業協助勞動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本跨領域學習課程模組,乃針對不同專業,以共同實踐場域,體現敘事力之學習成效,讓修課學生透過課程內容與活動設計,達到問題覺察與引導反思,最終能關懷勞動者的工作環境,並且實踐理想。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本計畫希冀透過「全球化的勞動力」作為核心議題,課群伙伴以「建構職場安全與促進勞資關係」作為課程的共同目標。透過「職業安全」、「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國際標準認證」、「程式設計與邏輯運算」與本計畫核心議題「職場安全與勞資關係」鏈結,強化學習者的專業能力應用於核心關懷的可行性;「中文閱讀與書寫1」、「中文閱讀與書寫2」、「歷史與文化」、「自我探索與體驗學習」等四門通識課程,依據計畫核心議題「全球化的勞動力」進行課程改造,在課程文本上深化對勞動文化的認識與接觸;並以兩門微學分課程「職場安全文化探索 跨領域系列微學分課程」、「全球勞資關係探討 跨領域系列微學分課程」,作為理解勞資關係運作與勞動文化認識的翻轉教學場域。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本計畫希望透過課程群組實踐的過程達到以下效益:

一、 量化指標

1. 跨領域修課人數60人

2. 開課八門,創新教案二門,敘事力融入之專業課程教案6節次(扣除中文閱讀與書寫)。

3. 實踐場域,參觀人數每場至少50人,解說至少10人/次。每位計畫學生門檻解說10位。

4. 專業學習效能提升10%(透過紙筆評量)。

5. 媒體曝光率至少一則(於實踐場域時)。

6. 成員邀約分享跨領域或敘事力演講至少一次。

7. 教學研究論文至少兩篇。

8. 吸納新核心教師至少1位。

9. 至少培育儲備TA 2人。

二、質化指標

1. 培育具有觀察力、反思力,具有實踐行動力的大學生。

2. 透過跨領域敘事力的培力,促進知識跨領域對話,形成具有理念、熱情的教學團隊。

3. 培養學生對核心議題的理解能力,並付諸實現於實踐場域中表達對工作者的人道關懷。

4. 培養學生透過實踐場域具有問題解決、團隊合作,邏輯思考等能力。

5. 培養TA敘事力能力與執行計畫、策展的能力。

三、創新課程群組永續經營之規劃

本創新課程群組,第一年以原有各系之必修課建構而成,在原有必修的課程專業架構下,建立永續經營之規劃。

1. 定期對學生教學滿意度實施持續改善機制。

(1) 學生滿意度的分析與檢討。

(2) 實施戴明循環PDCA(Plan-Do-Check-Act)持續改善機制。透過學生滿意度調查,回饋檢討課群模組適切性、教學方法之改善。

(3) 透過學生反思作業,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作為外來課程改進的項目。

2. 定期檢討課群模組之機制。

(1) 核心議題之檢討,持續擴大方向或者微調方向。

(2) 課群模組課程之加入與輪轉之適切性。

(3) 課群模組之發展是否符合現代社會之脈絡。

3. 定期教學社群聚會,校外交流分享。

(1) 敘事力創新教學社群,以核心議題為導向進行各式教學媒材進行共讀、共學、共備。

(2) 教學團隊核心教師及社群成員至他校進行交流觀摩。

(3) 定期發表教學研究等論文,參與相關研討會,持續改善與進步,吸收新教學方法或精進教學方法。

計畫成果摘要

執行中

永續經營之規劃

教師社群、學生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