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數位智慧新時代~以多元敘事力共創農業活力新未來之創新教學發展計畫


計畫學校:亞洲大學

核心議題:新健康農業的知識傳承、推廣與創新未來

主要SDGs對應項目:終結飢餓

次要SDGs對應項目: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陸域生態

計畫網站: https://www.ionap.com.tw/

場域

霧峰光復新村、霧峰六股社區、霧峰丁台社區、阿罩霧自然農協會

計畫摘要

本計畫「數位智慧新時代~以多元敘事力共創農業活力新未來之創新教學發展計畫」,第二期(109學年度)將由亞洲大學橫跨四大學院(醫學暨健康學院、資訊學院、管理學院、設計學院)、七個系所(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資訊傳播學系、經營管理學系、數位媒體設計學系、時尚設計學系)教師所共同組成之「議題導向跨領域課程教學群組」。延續第一期(子一B計畫)以發展利他精神核心議題: 「新健康農業的知識傳承、推廣與創新未來」,第二期(109)本計畫將以「新健康農業之推廣與永續發展」為創新課程模組,並規劃三大課程主軸 [新農業知識平台建構]、[新農業知識推廣工具技術]、[新農業知識擴散策略規劃],包含8門課程。為了達成教師與課程間之橫向連結,每門課程皆安排2-3位敘事力計畫教師進行共同授課,以增加課程的跨域性及多元性。本計畫此核心議題是希望以數位智慧科技之「創意」,活化台中市霧峰地區在地農業資源之「創新」及環境永續之「創生」為最高目標。核心議題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範疇,聚焦於當前國內社會關注之重點領域,包含主要議題為第2項:「終結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次要議題為:「陸域生態」、「負責任的生產消費」。

  第二期計畫最重要的目標,是讓亞洲大學的學生以社會關懷的角度融入課程敘事力,並以霧峰區為最佳實踐場域,包含: 霧峰光復新村、霧峰六股社區、霧峰丁台社區、阿罩霧自然農協會等,展現學生們數位智慧科技的「創意力」,活化在地農業資源的「創新力」及環境永續的「創生力」。第二期計畫的特色研習工坊: 「敘事力學生工作坊」四場 (109-1及109-2 各二場,包含【一日工作坊】及【兩日工作坊】)、「敘事力TA培力工作坊」四場 (109-1 及109-2 各二場,包含【基礎培力工作坊】及【進階數位培力工作坊】)、「多元敘事力教師培力工作坊」共五場,及「計畫團隊教師交流與共學工作坊」(每學期各四場,共八場)。期望能協助團隊教師在敘事力的教學能力提升,及全力支援團隊教師在執行本期敘事力計畫的課程活動執行所需。更期望能成功培育學生八大軟實力,包含: 「問題發現力」、「洞察力」、「團隊合作力」、「領導決策力」、「溝通力」及「多元化敘事表達能力」、「創新力」及「創造力」。第二期也規劃與探討議題相近的明道大學團隊(子二B)洽談跨校合作舉辦4場教師與TA研習工作坊,包含:「智慧新農業」交流與共學、「健康x農業虛擬桌遊開發實作工坊」、「華德福友善農業」交流與共學、「食農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具開發實作工坊」。本計畫圖隊也非常樂意與靜宜大學合作,結盟中區基地交流基地,並簽定合作備忘錄,共同為議題導向敘事力計畫而努力。我們更期望未來能將本次計畫所規畫之課程,新增於「跨領域學程」之列,讓更多學生能受惠於此創新學程,以永續經營此議題導向創新課程模組,成為本校真正具有創新特色之「新健康農業之跨領域學程」!

計畫中英文關鍵詞(至少三個)

關鍵字:

多元敘事力、新健康農業、數位智慧、跨領域學習、環境永續、創新教學課程模組

Multiple narrative, New healthy agriculture, Digital wisdom, Cross-disciplinary learn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novative teaching curriculum modules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本計畫「數位智慧新時代~以多元敘事力共創農業活力新未來之創新教學發展計畫」,第二期(109學年度)將由亞洲大學橫跨四大學院(醫學暨健康學院、資訊學院、管理學院、設計學院)、七個系所(生物科技學系、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資訊傳播學系、經營管理學系、數位媒體設計學系、時尚設計學系)教師所共同組成之「議題導向跨領域課程教學群組」,以發展利他精神核心議題: 「新健康農業的知識傳承、推廣與創新未來」,涵蓋八門課程,以「新健康農業之推廣與永續發展」為創新課程模組進行課程發展。

此核心議題是希望以數位智慧科技之「創意」,活化台中市霧峰地區在地農業資源之「創新」及環境永續之「創生」為最高目標(圖1)。這些核心議題,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範疇,聚焦於當前國內社會關注之重點領域,包含主要議題為第2項:「終結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次要議題為:「陸域生態」、「負責任的生產消費」。本計畫課程將帶領學生理解真實世界的問題,以培養學生具備數位敘事力、多元想像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為宗旨,並運用跨領域合作之方式,以場域實踐為策略,強化專業課程之表達溝通訓練,以增進學生對於專業學科之綜合敘事能力,進而以利他精神為標竿、以行動實踐力回應真實世界之問題,促進多元敘事整合能力之展現。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本計畫之執行預期成效之量化及質化指標如下:

指標項目 量化指標 質化指標

1. 課程修習人數 ≧ 30人/門課 (學生選修融入敘事力之課程人數)。

2. 學生在地關懷/場地踏查心得報告 ≧ 30篇/門課 (學生關懷在地農業資源之實地訪視及反思報告)。

3. 業師協同教學 8場/年 (讓學生與在地業社區及組織交流與互動)

4. 學生在地關懷活動/場地踏查活動 8場/年 (透過在地關懷活動,提升學生與在地社區關係)。

5. 創新教學法融入課程(PBL/設計思考) 8門/年 (提升多樣化的創新教學模式)

6. 多元敘事力競賽(PBL/設計思考) 2場/學期(合計4場)(配合課程選出最佳敘事力團隊,以達成學生與教師跨域交流之目的)。

7. 學生解決問題之敘事力成果展現 5件/門課 (改善及解決在地農業資源及永續經營之問題)。

8. 多元敘事力工作坊(跨域學生場) 2場/學期(合計4場) (訓練學生跨域學習實務應用及多元敘事力之技巧)。

9. 敘事力TA培力工作坊(TA場) 2場/學期(合計4場) (訓練TA協助教師執行敘事力課程)。

10. 教師培力工作坊(教師場) 共4場(每學期各2場) (培訓教師了解並實務應用多元敘事力於課程教學上)。

11. 跨領域修課學生人數預估 250人次以上(橫跨四大學院(包含:醫學暨健康學院、資訊電機學院、管理學院、創意設計學院),7個系所開設的8門課程所組成的跨領域課程)。

12. 課程影音成果產出 12支影片 (每門課程至少有1支以上課程成果影片)

13. 學生學習歷程之影音紀錄片成果產出 至少8支影片 (每門課程至少有1-2部學生學習歷程之紀錄影片)

14. 研討會論文發表 8篇 (每門課程至少1篇)

15. 期刊論文表 至少5篇 (鼓勵計畫教師發表敘事力相關之期刊論文)

16. 敘事力課程共授科目 8門課 (每門課程,至少3-4位教師進行共授)

17. 校內敘事力團隊教師交流活動 每學期至少2場 (每學期至少舉辦2場,上下學期共4場)

18. 校外敘事力團隊教師交流活動 學期至少2場 (每學期至少舉辦2場,上下學期共4場)

計畫成果摘要

本計畫「數位智慧新時代~以多元敘事力共創農業活力新未來之創新教學發展計畫」,曾執行108 年度第一期之議題導向敘事力計畫。延續第一期(子一B計畫)以發展利他精神核心議題: 「新健康農業的知識傳承、推廣與創新未來」,核心議題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範疇,聚焦於當前國內社會關注之重點領域,包含主要議題為第2項:「終結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次要議題為:「陸域生態」、「負責任的生產消費」。第一期本計畫已經於2019年12月7日,在霧峰區光復新村iNGO場域,進行108學年第1學期之六門敘事力課程學生學習成果及霧峰友善農業小市集一起聯展,各門課程將分區展示學生的學程成果與作品,並與配合本計畫執行的場域社區人員,共同參與此成果展,成果豐碩! 第一期本計畫亦於2019年12月28日配合中區交流基地舉辦盛大之敘事力成果聯展,分享敘事力課程之教學成果。

第二期(109學年度)將由亞洲大學橫跨四大學院(醫學暨健康學院、資訊學院、管理學院、設計學院)、七個系所(生物科技學系、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資訊傳播學系、經營管理學系、數位媒體設計學系、時尚設計學系)教師所共同組成之「議題導向跨領域課程教學群組」,第二期精簡為八門課程,以「新健康農業之推廣與永續發展」為創新課程模組進行課程發展,並規劃三大課程主軸 [新農業知識平台建構]、[新農業知識推廣工具技術]、[新農業知識擴散策略規劃]。本計畫此核心議題是希望以數位智慧科技之「創意」,活化台中市霧峰地區在地農業資源之「創新」及環境永續之「創生」為最高目標。

  第二期計畫最重要的目標,是讓亞洲大學的學生以社會關懷的角度融入課程敘事力,並以霧峰區為最佳實踐場域,包含: 霧峰光復新村、霧峰六股社區、霧峰丁台社區、阿罩霧自然農協會等,展現學生們數位智慧科技的「創意力」,活化在地農業資源的「創新力」及環境永續的「創生力」。第二期計畫的特色研習工坊包括: 「敘事力學生工作坊」四場 (109-1及109-2 各二場,包含【一日工作坊】及【兩日工作坊】)、「敘事力TA培力工作坊」四場 (109-1 及109-2 各二場,包含【基礎培力工作坊】及【進階數位培力工作坊】)、「多元敘事力教師培力工作坊」共五場,及「計畫團隊教師交流與共學工作坊」(每學期各四場,共八場)。期望能協助團隊教師在敘事力的教學能力提升,及全力支援團隊教師在執行本期敘事力計畫的課程活動執行所需。更期望能成功培育學生八大軟實力,包含: 「問題發現力」、「洞察力」、「團隊合作力」、「領導決策力」、「溝通力」及「多元化敘事表達能力」、「創新力」及「創造力」。本計畫圖隊也非常樂意與靜宜大學合作,結盟中區基地交流基地,並簽定合作備忘錄,共同為議題導向敘事力計畫而努力。

永續經營之規劃

本計畫執行結案之後,將以本計畫8位授課教師作為各院系之種子教師,將敘事力融入課程之創新教學模式,擴散至各院各系,讓更多的學院系所教師了解敘事力在教學上之重要性及應用性。此外本校目前的「跨領域學程」,都只是單一學院「跨系模組的跨領域」,並沒有橫跨四大學院「真正的跨領域學程」出現。本計畫規劃出符合本計畫核心議題之總目標為「建立新健康農業之跨領域學程」,在109學年度合計開設八門課程。我們將會與本校教務處積極溝通,懇請校方同意我們未來能新增「新健康農業之跨領域學程」,將此計畫中的課程整合成可以讓全校學生選修的真正跨領域學程。藉由此「多元敘事力跨領域學程」,學生立即可以在「學生選課系統」上自由選擇橫跨五大學院(包含:醫學暨健康學院、資訊電機學院、管理學院、創意設計學院),7個系所開設的課程,將會成為本校最具有特色的「跨領域學程」!讓更多學生能受惠於此創新課程,以永續經營此創新課程模組,成為本校真正具有創新特色之「多元敘事力跨領域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