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多元文化「悲憫、關懷及專業職能」之全人跨域醫療照護議題實踐案例敘事的新創課程
計畫學校:國立臺灣大學
核心議題:1.說明議題訂定之緣由、之於跨領域課程之適切性。
2.說明自訂議題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對應與關連。
3.說明自訂議題與本國社會/地區之關連性,及如何落實場域實踐。
主要SDGs對應項目:健全生活品質
次要SDGs對應項目:優質教育、全球夥伴關係
計畫網站:
場域
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醫療體系(總院及雲林分院)、台灣大學校區
計畫摘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台灣處於一個族群、價值多元的社會,我們應培養自身與學生能以開放的心態與
尊重的觀念,對於不同族群、不同觀點的人,都應去試著瞭解彼此,尊重包容彼此的差異,才能有助學
生國際視野的開展。未來醫療照護專業人才,因此如何透過多元文化教育來理解被照護者多元文化脈絡下的健康照護或醫療照護之需求,是極為重要的之教育重點之一!多元文化的核心概念—文化,深入理解其本質、意義與內涵。畢竟,文化是一種生活型態的理解,是動態的歷程,不同時期的文化意涵不相同,文化本身就有多元的意涵。多元文化不應該只是一種分類性系統,它也應該是一個批判分析取徑。重視個別文化的獨特性與主體性之際,也應顧及文化之間的關係與互動。
綜合上述生命教育與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與重要性,本跨領域敘事力課群計畫是奠基於「儒家文化」社會環境脈絡,開展多元文化的視角促使學生了解自我文化的特質與他者文化間的差異,並藉由案例敘事的課模組進行教學,期望能達成以下之目標:
1. 瞭解儒家文化與社會環境脈絡下之悲憫關懷的內涵與特質
2. 建構悲憫關懷及專業職能的敘事培力教學模式
3. 結合多元文化的觀點及多元思惟的能力實踐悲憫關懷及專業職能
4. 建構全人醫療照護跨領域的專業之知識與能力
5. 建構悲憫關懷跨域全人醫療照護之案例敘事教學實踐研究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是奠基於第一期計畫之成果,融入儒家學說「悲憫、關懷及專業職能」之核心概念,輔以生命教育及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搭配 SDGs 之教育目標,並配合認知、情感及行為學習目標,來設計跨域學習的課程安排。如圖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1.建置案例敘事與未來思考法教學模組、教案與教學成果的評值工具和方法。
2.擬定模擬教學之標準程序。
3.製作案例敘事及未來思考教學法之教學 Q & A。
4.建置 e 化教學教案與教學標準程序。並建置教學成果的評值工具和方法。
5.建置網路社群、APP,教學資源與計畫之文獻資料的分享。
6.將教學成果及後續之教案範例與學生學習成果進行策展並出版。
計畫成果摘要
總之,第一期培力計畫的實施,本團隊教師均體認出案例敘事個案教學的優點,且藉由此次COVID-19 疫情之故,也凸顯出案例敘事若輔 e 化教材的製作,就可有更多元的教學方法,也可增加學生自學的機會,並符合 WHO 的 SDGs 的優質教育的教育目標。另外,在進行未來思考教學活動中,團隊教師也體悟到國際視野的重要性及跨域合作的必要性,尤其,台大校園有眾多多元文化國際生,及國際交流簽約學校之短期或參訪交流機會,因此如何藉由課程的進行來增加台大學生有關多元文化的認識及師生共建全球化夥伴教育目標,對培植台灣未來青年的競爭力是一不可或缺的學習機會與經驗!機於上述兩個層面的教學心得與學生學習需要,激發本團隊持續申請此議題導向敘事培力計畫的動機。
永續經營之規劃
護理教育是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核心基礎,護理師是全球主要的健康照護提供者,護理師的培育與 SDGs 的達成有極大關聯,SDGs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中的「健康生活品質、優質教育及全球夥伴關係」,提供高品質且普及教育,實現全球夥伴關係、促進永續及共享經濟成長(彭美姿, 2019)。WHO 健康人力部門主任 Campbell 博士提到護理專業的永續發展應採用 3D 策略: Data, Dialogue, and Decision,藉由體認資料的重要性和本質,善用資料,與其他專業進行溝通對談,參與決策和健康照護政策的擬定(ICN, 2019 ),未來國際護理教育永續發展也應著重於護理學生 3D 能力的培育。國際護理教育的永續發展,2020 年是南丁格爾女士 200 歲冥誕,世界衛生組織更將 2020 年訂定為「國際護理助產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Nurse and the Midwife)」(WHO, 2020),顯示護理在健康專業中被重視的程度。根據國際護理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ICN)現階段全球護理從業人員約有 900 萬,而其中女性護理人員佔 70%,然而護理人力仍短缺 900 萬,因此改善全球護理人員就業環境、提升護理人員公共政策參與力、提升教育品質,與 SDG 的達成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