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一:議題導向跨院系敘事力新創課程發展計畫

議題導向敘事力新創課程發展計畫-大寮健康永續城鎮營造


計畫學校:輔英科技大學

核心議題:大寮健康永續城鎮營造

主要SDGs對應項目:健康生活品質

次要SDGs對應項目:永續城鄉

計畫網站: https://dio.fy.edu.tw/

場域

地 點: 高雄市大寮區 組織單位:大寮區公所、圖書館、文化健康站、診所等機構

計畫摘要

本計畫以大寮為實踐場域,透過場域踏查,了解大寮地方發展與特色(閩式傳統建築、昔日製糖工業重鎮、眷村社區拷潭、族群混居融合地帶、客家聚落) 、產業形態(大發工業區、紅豆種植區、觀光農場、和發產業園區)、大寮捷運站新都市規畫區、醫院以及學校(國小、國中)等學習據點,引領學生探究大寮發展成為「永續」、「友善」、「安全」之城鎮過程中所面臨的健康保健、環境保護、老幼照顧、人文教育等的認知發展層面上問題,連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3健康與福址與SDGs 11永續城鄉,組成「健康城鎮」與「永續發展」兩個課群,進行議題定義,與社區共構議題,將真實世界問題引入課堂,結合跨域共構的專題指導模式,讓學生學習面對現實、思考問題,進而發展觀點,強化學生的敘事力,並能將敘事能力實際運用於解決社會問題。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1.深化教師TA計畫目標:從共學培力到發表擴散

⚫兩週1次教師社群共學分享,雙師跨域教學單元設計與研讀交流

⚫提升TA協力教學能力,結合教師共備與TA共學,領頭羊協助課程討論與推動

⚫教師教學歷程軌跡成為教學實踐研究產出,校內外發表與擴散

2.深化課程計畫目標:從四節共構到跨域典範

⚫精進四節共構的課程模式:2節大堂通識+2節專業或通識

⚫新闢健康永續核心學群,強化研發跨域整合的品牌課群

⚫推動健康永續創新設計微學程,增進跨域敘事的深度與廣度

3.深化場域計畫目標:從場域連結到強化探究

⚫走讀觀察場域,結合未來思考,深化大寮地區健康生活品質的倡議與行動

⚫建構以解決真實場域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模式,跳脫單一學科的學習框架

⚫結合SDGs國際視角,與真實場域問題議題討論,內化在地關懷的深度

4.深化學生計畫目標:從繽紛發表到專題成果

⚫跨域學習共同體,強化同儕互動,形塑創意創新專題實踐的競合氛圍

⚫多元且清楚的專題學習評量尺規,強化以終為始的期望成果

⚫期末專題實踐,多元敘事成果展,邀請大寮社區頭人等佳賓觀展與回饋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1.專業對話、教師成長:藉由專業對話交流經驗與激勵成長,並主動規劃學習需求。

2.教學相長、終身學習:鼓勵計畫教師教學成長,展現終身學習之態度與知能。

3.教研提升、教研精進:提升教師知識產出之教學研究風氣,透過團隊研討精進教學知能。

4.共創共學、共備共好:邁向學習型組織,促進合作與創新,提升教學效能。

5.創發新課、資源共享:建立校內跨領域共備社群,依專長相互支援,建立資源共享平台與機制,給予老師支持系統。

6.雲端平台、正向學習:給予學校軟硬體雲端平台資源共享機制,帶動正向學習氣氛,形塑學習型組織,提升校際資源整合。

7.學生成效、滾動修正:檢視學生學習成效,確認教師專業成長的績效與未來改進方向。

8.跨校交流、積極擴散:與他校和高中端建立跨領域教學的方法與創發跨領域新課程的模式,推廣議題導向敘事力創新教學發展計畫的理念與模式,與他校和高中端交流,一同提升台灣教育環境。

計畫成果摘要

1.跨域共構課程

⚫ 維持四節共構:2節大堂通識+2節專業或通識

⚫ 分為健康城鎮組與永續發展組

⚫ 期末學期成果展:海報+短講簡報等

2.跨域教師社群經營

⚫ 大小社群研習會議:課前共備規劃、場域踏查、期末傳承對話

⚫ 大堂觀議課

⚫ 讀書會:導讀、研習心得分享、課程應用或單元主題設計

⚫ 校內外發表與擴散,持續進行

3.鏈結真實場域連結議題的探究學習

⚫ 師生場域踏查與參訪

⚫ 授課教師依據課程目標,善用地方之人文地產景與議題鏈結

⚫ 學生依各組之專題內容,進行觀察調查或訪談之記錄。

4.引導學生多元敘事的深度探究與參與

⚫ 專題海報學習、短講簡報、展攤實作設計與說明

⚫ 期末成果展競賽與觀摩回饋方式進行。

⚫ 社區頭人、佳賓、校內外老師觀展與回饋

永續經營之規劃

本計畫執行特色與永續發展經營,從四大層面做起所示:

(一)行政面:

⚫ 未來校內建置跨領域微學程,專業與通識共構的微學程,成為校級微學程,亦納入通識開課的總量計算。

⚫ 透過高成效的教學成效,爭取通識單位編列踏查、專題策展的預算費用。

(二)教師面:

⚫ 定期申請教師社群之經費,作為跨域教師社群定期共學共備的保溫機制。

⚫ 雲端平台持續增補資料,教師資源共享。

⚫ 持續經營網路平台,分享創課與教學經驗。

(三)課程面:

⚫ 全校開放校內外教師觀課與議課機制。

⚫ 健全學生學習成效評量尺規,檢核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瞭解學生學習問題,滾動式修正教學方向。

(四)跨校面:

⚫ 教師增能工作坊、座談會,與校外技職校院學校與高中職端教師共享。

⚫ 場域議題深耕,大寮社區之健康城鎮與永續發展城鄉機制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