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一:議題導向跨院系敘事力新創課程發展計畫

永續高雄-山海城鄉共生計畫


計畫學校: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核心議題:智慧城鄉創生與海洋永續發展

主要SDGs對應項目:永續城鄉

次要SDGs對應項目:永續城鄉、海洋生態

計畫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MutiDisciplinary

場域

1.鳳山新城、文山特區 2.永安區永安港區 3.旗津區旗津港區

計畫摘要

本計畫為高科大推動「跨領域課程設計」的示範計畫,幫助高科大將未來思考融入校務發展規劃,建構永續推動跨領域人才培育的系統。根據學校發展特色,本計畫選定「永續城鄉」與「海洋生態」兩項永續發展目標為議題,走進「鳳山新城」、「旗津港區」與「永安漁港」等場域,引導學生進行議題導向的跨領域學習,培養多元敘事能力。歷經二年半的教學實踐與精進,發展出「智慧城鄉創生課群」與「海洋資源永續課群」等兩個校級學分學程的課程模組。

  課程架構分成五個層次:第一、共同必修科目(大學國語文、實務應用文),從場域踏查認識海洋文學敘事的背景;第二、核心課程(核心通識課程),引導學生了解場域的文化背景脈絡並培養創意思考;第三、先修課程(議題探索),帶領學生學習如何探索學習議題,啟發學習意義感;第四、共同課群(數位應用、故事行銷),培育數位科技與故事傳播的敘事素養;第五、議題課群(智慧城鄉創生、海洋資源永續)的設計對接永續發展目標,培養學生具備解決產業問題的跨領域敘事能力。本計畫從實踐場域踩點啟發學生學習意義感,引導學生學習未來思考並發展觀點,養成「有感的敘事能力」,課程模組架構已成為校內推動跨領域人才培育先導計畫的基本模型。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21世紀產業都是跨領域科技業,21世紀人才需要具備資訊科技應用以及議題敘事能力,高科大認為「數位能力」及「故事行銷」是跨領域人才的重要素養,因此高科大跨院系敘事力計畫設計具有層次性的課程架構,從高雄在地議題需求出發,聚焦「永續城鄉」、「海洋生態」議題,並於核心議題中回應在地社會問題,發展出「智慧城鄉創生」及「海洋資源永續」兩大課程模組,以培養學生多元素養能力。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一、厚植學生競爭力

厚植企業最重視的創新力、軟實力、人文關懷與實踐能力,透過量化與質化指標,來評估計劃執行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確保學生具有厚實的競爭力。

二、教師多元增能

展望下一世代學生未來發展,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必須須不斷地精進。此計畫將能引導師生在雙方互動交流下彼此成長。因此我們預期教師視野、教學策略方面、教師評鑑方面、價值創造方面將因制度的創新而有新的突破。

三、創造課程模組價值

課程模組設計以「融通科技與人文」為核心概念進行設計,我們期待此課程的設計除能協助學生健全發展外,也能創造本校之特色,甚而建立課程模組價值。

計畫成果摘要

高雄市擁有豐富多元的山海河港之自然資源,藉由體驗式、參與式、走動式的環境教育學習來體驗城市與海洋,期待透過體驗、探索、發現、引導、覺察和反思,培育出環境意識與土地倫理,將政策實踐於永續生態,使高雄成為一個幸福的城市,在前期計畫中,智慧城鄉課群加入工業設計系教師,培養學生從設計面來觀察與實踐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海洋資源永續課群場域從永安區永安漁港連結至旗津半島,藉由場域典範效益之擴展,將食漁教育與海洋材料應用延伸至海洋休閒觀光產業,使海洋生態永續發展的議題得以持續擴散。

永續經營之規劃

本計畫為使課程模組在校內持續開設,已於109學年度成立校級「議題導向敘事力學分學程」,提供未來思考、場域實踐及深度敘事之能力,配合本計畫執行,邀請業師開設工作坊,增加學生學習內涵,使學習接軌業界,鼓勵學生參與學分學程以增加跨系所學生合作機會,讓學生組成跨專業合作團隊,提高學生未來競爭力;為延續教師研究能量,規劃建立檢核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方法,作為教學實踐研究的課程模組,協助教師提出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也為整合型教學實踐研究計畫預作準備。為使教學成效得以擴散,以課程群組教學為基礎,結合高屏區域技專校院與社區機構發展為議題導向教學的共創交流基地,進一步發展為區域教師交流基地。在下個階段,本校積極推展具有學院特色之「議題導向跨院系敘事力新創課程」學程模組的方式,鼓勵各學院合作開設「議題導向的新創課群」,供學生修讀,發展學院特色之課群,鼓勵工學院等其他領域之學生修習課群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