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翻轉勞動力:利他X實踐 III


計畫學校:大仁科技大學

核心議題:全球化的勞動力: 建構職業安全健康

主要SDGs對應項目:和平與正義

次要SDGs對應項目:良好的工作及經濟成長、消弭不平等

計畫網站: https://tajenflippedclassroom.weebly.com/

場域

製造業車間、營建業場域

計畫摘要

本計畫以跨領域學習為基礎,並以「全球化的勞動力:職場安全健康」為核心議題,進行敘事力培育的課程設計,試圖藉此找到共同對話的載體,共建場域學習的機制。

本計畫的核心議題「全球化的勞動力:職場安全健康」,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和平與正義」進行鏈結,希望透過課程引發同學思考如何發展能相互包容的勞資關係問題,分享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概念;此外,在課群中探討安全工作的制度設計,以及良好工作環境的各種面向,促進同學關心社會上各種職場環境與健康危害等議題。

本計畫特色,是藉由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概念,使用大衛庫伯(David Kolb)所發展的經驗學習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進行創新課程設計。經由移地學習實踐場域的具體經驗,由老師引導修課同學進行觀察與省思的過程,最後將經驗帶回課堂進行各種議題與子議題的討論,最後將各個課程對議題與子題的討論結果,在成果展中以各種媒材、媒體,呈現職場安全健康的各種子題串連,讓課群同學與全校師生可各享這份成果,共同進行議題的廣度與深度思考。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以全球化的勞動立:建構職場安全健康為核心議題,建構四個教學模組,八門課,分別組合而來,共同踏查的場域為製造業與營造業的場域,讓學生了解職場的健康與安全是如何被維護的。

整體而言,以教學模組為架構主軸,配上教學創新、場域踏查與學生學習為主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一、量化指標

1. 開課 八 門,創新教案二門,敘事力融入之專業課程教案 6節次 。

2. 實踐場域,人數每場至少 50人,解說至少 10人 /次。

3. 專業學習效能提升 10%(透過紙筆評量 )。

4. 媒體曝光率至少一則 (於實踐場域時 )。

5. 成員邀約分享跨領域或敘事力演講至少一次。

6. 教學研究論文 至少 四 篇 。

7. 吸納新 種子師資 教師至少 2位 。 (目前已經有 8位 )

8. TA社群 15人 。 (教育部補助 8門課, 4名 )

9. 學生社群 60人。

二、質化指標

1. 培育具有觀察力、反思力,具有實踐行動力的大學生。

2. 透過跨領域敘事力的培力,促進知識跨領域 對話,形成具有理念、熱情的教學

團隊。

3. 培養學生對核心議題的理解能力,並付諸實現於實踐場域中表達對工作者的人

道關懷。

4. 培養學生透過實踐場域具有問題解決、團隊合作,邏輯思考等能力。

5. 培養 TA敘事力能力與執行計畫、策展的能力。

計畫成果摘要

第一年

八門課,跨領域通識、環安、資工,共有創新課程7門(50%內容更新),創新教案10門,論文1篇,計畫分享2次,教學實踐研究計劃1案。

學生人數:共有317人

第二年

八門課,跨領域通識、環安、資工共有創新課程8門(50%內容更新),創新教案8門。論文2篇,教案競賽1篇,計畫分享2次,教學實踐研究計劃2案。修課人數738位。製作活動影片41部,學習心得121篇,活動餐與總人次701位,參加基地研習,8場,成果展3場。

永續經營之規劃

1.教師社群永續

教師社群永續發展,持續經營教師社群除創新教學之外,也提升教學的品質,也鼓勵教師教學升等,提出各式教學研究計畫,讓此社群的教與學的模式,分享與學習,永續經營。

2.學生學習社群永續

本計劃始終如一培育TA學生,並設立大一志工培育,讓私立科大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將專業與計畫活動鏈結,培養非正式課程的學習習慣,達到終生學習。

3.回到校本課程,希望創新課程能對通識課程產生衝擊與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