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學習成果導向之跨領域課群計畫:「和平與正義」價值的敘事與再現


計畫學校:大同大學

核心議題:和平、正義與非營利組織

主要SDGs對應項目:和平與正義

次要SDGs對應項目:健康生活品質、永續城鄉

計畫網站: https://www.facebook.com/ttu110nc/

場域

1. 聖多福天主堂 2. 臺北市大同國小 3. 大龍老人住宅

計畫摘要

本跨領域課群計畫基於對跨領域合作與教學的熱誠和認同,因此,在不同學門領域的落差下,稟持共同的理念和價值,透過群策群力,倡議價值、建立共識、實施策略和回饋反思等,展開和落實跨領域課群之協作。本計畫不但與學校的跨領域辦學目標高度呼應,同時獲得學校層級的充分支持。在整體的理念和思維交融下,促進讓跨領域和真實議題的學習目標,落實至教學現象,讓理想發揮擴散效益、讓構思轉化為有效的知識生產之綜合效果,本跨領域課群計畫將持續耕耘和努力。

本計畫將以「和平、正義與非營利組織」為核心議題,據以串接至「良好健康與福祉」與「可持續的城市與社區」等次級議題,並連結各個跨領域課程。最終,追求系列性地推進學生在知識架構、價值抉擇、閱讀理解和實作策展之能力,共同為學習者培養具有未來觀點與行動的學習環境。運用跨領域學習課程與教學建構,連結至本土社會發展需求的目標,分別是:擴大社會參與、落實社會影響、促進社會創新。

具體的做法,首先是連結具有跨領域課程性質和教師之間具有跨領域行動的社群團隊;進而透過課程組構出跨領域學習的規劃與落實方案;其次是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更深刻地融入所有課程科目,將於各個科目之中,融入本計畫所關注的核心議題和次要議題,並運用課程主題的落實實作之目標,讓學習者從真實場域中探索、累積、闡釋、再現其所覺察的問題和解決策略。

基於和平與正義的價值引導,對於人才養成的要件主要從個體的認知、情意和技能以及課程與教學的創新來考慮,因此希望能回到解決複雜的問題,建構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學生之間團隊合作的意願,並進而能夠整合在課程上所學習到的知識系統與能力,最後綜合學習帶動成果導向的產出,並具有未來發展的前瞻性,這便是為何本計畫會基於跨領域課群的目標,來推動學生在跨領域的敘事和再現能力的理念所在。

為達上述目標,本計畫在教師教學方面,著重於跨領域教學上所需要的共學、共備、共創和共享之內在支援系統發展;學生學習端的安排,把敘事與再現加以落實,有層次性地帶領學生成長,因此,從議題辨識、主題研訂和專題製作的角度來進入各個課程,成果導向的方向包含認識真實、情境體驗、觀察、紀錄、分析、實作,並能達到展示跟演示的目標。本計畫的核心價值在於社會性和公共性,因此擬從問題解決為起點,落實至跨領域的教與學,形成對於社會真實問題的再現,並建構出能因應和處理社會問題的創新思維。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為回應聯合國永續發表目標下的三項議題,分別是和平與正義、永續與城鄉和增進生活品質,本計畫擬連結至本土社會發展需求的目標,分別為:社會參與、社會影響、社會創新,基於以上原則及和平與正義的價值下,對於人才養成的要件將從個體的認知、情意和技能,以及課程與教學的創新來考慮,期望能回到解決複雜問題,建構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學生間團隊合作的意願,並進而整合在課程上所學習到的知識系統與能力,最後的綜合學習成果,也可帶動成果導向的產出,並具未來發展的前瞻性,這便是為何本計畫會基於課程主構的目標下,來推動學生在跨領域的敘事和再現能力之理念所在。

為達上述目標,在教師授課方面,本計畫將著重於跨領域教學上所需的共學、共備、共創和共享之內在支援系統發展;在學生學習端的安排上,我們仍希望將敘事與再現加以落實,藉由層次性地帶領學生發展,從議題辨識、主題研訂和專題製作的角度進入各個課程。而成果導向的方向包含認識真實、情境體驗、觀察、紀錄、分析、實作,並能達到展示跟演示的目標。本計畫的核心價值在於社會性和公共性,因此擬從問題解決為起點,落實至跨領域的教與學,形成對於社會正視問題的再現,甚至進一步培養理解、因應和處理社會問題的創新思維。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1. 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之核心議題的本土實踐

2. 建立具跨領域性質之課程群組,運用集體智慧機制加深和加廣課程品質

3. 計畫教師深入對話與共同連結,針對跨領域課群發展出教案並推廣

4. 透過跨校教師間之共同對話,辦理課程創新工作坊

5. 透過跨領域課群,促進學生產出具有深度敘事力的跨領域學習成果

計畫成果摘要

上期計畫透過完整的知識論、方法論和教學論,將全球化議題帶入課程中實踐,進而厚實學生的世界觀和學習方法論之進展。針對計畫執行以來所達成的各項成果廣泛且良好,亦有擴散效益,並針對「全球文化與移民議題」和「全球議題敘事創作」進行統合性的單元規劃、教學實施、議題引導、實作踏查和成果展示等。具體內容包括:校內新創課程的審查與通過,新創課程單元的規劃和精進機制,獲得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審查通過,創發相關議題的教學繪本、連結外校合作成果、多篇公開發表的創新教學論文、辦理跨校的焦點論壇,連結真實議題、支持與參與總部辦公室和北區基地的論壇與分享等。

永續經營之規劃

為確保新創課程可以持續下去,本跨領域課群計畫分別於110學年度第一學期和110學年度第二學期,各開設四與三門課程。課程皆經過課程委員的審議後,建立完整的課程資料並取得科目編號,且上傳至學校課程資料庫中,此方面完成完整的審議流程,且得以持續在通識教育中心、設計學院和經營學院中進行開設,以確保新創課程群組的永續經營。

此外,累積計畫成員持續溝通和擴大傳播效益上,本計畫所建立之Line群組、臉書社群及Instagram皆會持續經營和充實之。再者,本校長期高度專注跨領域學習的推動和落實,具有良好效益,與本計畫的核心價值相互呼應。值得特別指出的是,而本跨領域課群計畫將以和平與正義價值為主,對於參與本課群計畫組織學生,將透過跨領域教學以及學生學習方式,展現社會創新以及跨領域實踐,對於社會參與、社會創新以及社會影響將可產生可觀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