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B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教學社群培力計畫

老而彌新--人與建築的對話


計畫學校:南臺科技大學

核心議題:活絡人與老建築的對話

主要SDGs對應項目:永續城鄉

次要SDGs對應項目:優質教育、和平與正義

計畫網站: https://my.stust.edu.tw/project/pb

場域

地點:臺南市中西區孔廟暨民生綠園區、赤崁文化園區 組織單位: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

計畫摘要

本計畫「老而彌新—人與建築的對話」。延續上一期核心議題,企圖打破「老而無用」的迷思,翻轉「老」議題,重新賦予「老」新價值。持續深入探索府城歷史都心的老建物,以活絡人與老建築的對話。

對於社群的增能培力仍以踏查、演講、讀書會、觀課和月例會分享教案研發的方式進行。109-2所開設的課程也會繼續優化執行,並新增一名生力軍及創發新課程。也將前一期以老建物「點」狀為主的場域,延伸到巷弄之「線」。更聚焦在兩個場域,一是以溝仔底為主,另一處是以蝸牛巷為輔。主要以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為場域基地,延伸經營教會後面的溝仔底巷,同時也希望關照離此不遠的清代聚落—以葉石濤文學地景聞名的蝸牛巷,盼由點線的連結能更深入社區,活絡出老社區的獨特面貌。

因此透過教師社群各項跨域的策略活動,更深更廣的挖掘這些老建物所隱藏的議題,轉化為教育場上的動能,以多元組合的教學模組(課群模組、課程模組、異場域碰撞的自主學習小組),培育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多元的敘事力及行動力來關切自己的城市,體悟且實踐「老而彌新」的城市文化。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本計畫以一個焦點(老)、兩個對象(老建築、人的生活記憶)、三種角度(人文、管理、設計)來連結三個SDGS「城市安全」「社會包容」及「優質教育」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並且由通識中心、管理學院及設計學院,跨領域組成一個團隊,透過老師們彼此跨越的增能,一起分享、學習、探索,精進教學法,以敘事力為連結線,設計跨領域教學模組,帶領學生進入場域,以場域為教材做跨領域的議題學習。所發展的課程模組將落實於兩組課群,每一個課群同時包含三個學院的老師。其架構圖如上。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一、計畫執行之預期成效

1. 教師增能:透過團隊的運作。

2. 老師個人得以在深入的議題探討、實境踏查以及跨領域的合作的經驗上充值,並在同儕的互動、互助中彼此學習,常燃教學熱火,發揮教學效能。

3. 開發教學模組:分有課群模組、課程模組、自主學習小組。課群模組中的老師彼此支援共課及觀課。課程模組,以方向性觀念和跨域觀念,彼此共構教學模組,進行跨領域共課。自主學習小組專題討論、大會師等具有變化的教學模組,以多元的學習方式,讓同學深刻感受到跨領域學習的效益。

4. 撰寫教案:就創新教學模組的框架,撰寫教案,以利日後課程研究與推廣。

5. 發表研究論文:就計畫相關議題及蒐集有關老建築舊巷弄資料(老建築及舊巷弄變遷資料年表,作為上課教材的使用及研發教案重要資源),進而發展為教學實踐成果發表論文。

6. 建置「老而彌新」老建築資料庫。

A歷史文獻資料庫

此部分為本團隊一直戮力之處。上一期所整理的基本文獻資料設於社群網站https://my.stust.edu.tw/board.php?courseID=57466&f=doclist&folderID=273135,本期將持續蒐集。

B多元面相資料庫

一般以50年以上的建築稱之為老屋。建築資料庫除了老建物及舊巷弄歷史文獻資料外,最重要以教師社群中老師們的專業為出發點,例如通識教育中心人文組的老師所蒐集的是建築故事及訪談故事,視傳系所蒐集資料時代性設計作品,商管學院以蒐集老建築本體於時代變化商業評估資料以及建築系老師蒐集老建物安全及公共環境空間的評估資料。

所以本資料庫的呈現將以多面向、跨領域的視角加以記錄蒐集。以呈現人文文化底蘊、時代脈絡以及發想未來的可能性。進一步地所建置老建築及舊巷弄變遷資料年表,作為上課教材的使用及研發教案重要資源。同時也是教學實踐研究論文的重要文獻。

上一期已完成的成果,參見立體構成線上成果展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tust.edu.tw/109-2-3d-construction/;數位後製作線上成果展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tust.edu.tw/109-2digitalproduction/,本期將持續領學生增廣。

7. 編纂《聆聽老建築新聲音》探訪人與建築故事集以及「穿越時光道–老屋.舊巷弄的風華再現」展演活動。

上一期已完成的成果,參見中文閱讀與表達線上成果展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view/craeoae/%E9%A6%96%E9%A1%B5?authuser=0,本期將持續增廣。

計畫成果摘要

線上展覽-讀書會、老屋踏查、專家研講、課程設計、校外研習、校際交流、跨校工作訪

https://my.stust.edu.tw/project/pb

永續經營之規劃

1、藉由所建立的line群組,便於即時聯絡與溝通

2、共用雲端資料庫,共享資料及各項計劃資訊與成果,並隨時增添新資料

3、不定期邀約聚會討論教學現況、觀摩彼此的教學模組

4、相互參與老師彼此的相關計畫

5、一間研究室專門做為跨領域敘事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