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A類: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發展計畫

以策展作為在地文化的展示策略—「野柳學」在地挖礦訓練計畫


計畫學校:致理科技大學

核心議題:村落觀光化面臨的轉型困境和社會議題

主要SDGs對應項目:永續城鄉

次要SDGs對應項目: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海洋生態

計畫網站: https://instagram.com/yehliutide?r=nametag

場域

野柳社區

計畫摘要

前期計畫執行過程中,一方面有感專業學科對於議題認知和綜整的能力,雖透過課程設計的引領有進步,但學生在議題的批判思考能力仍不足,例如在討論議題引用文獻時,無法分辨文獻的優略、無法綜整前人成果提出創新看法、對於文獻的邏輯破綻及論述漏洞,缺乏批判能力。另一方面意識到課程結合社會實踐在永續上的困難。如果不讓以社區為實踐場域的學習型計畫淪為課程實驗,抑或拿計畫當績效,就必須思索協助社區「永續」的問題,讓計畫對於在地發揮實質的意義。

因此,本期計畫目標分為兩個面向,希望在實施結合場域課程時,同時滿足教學目的和社區需求。教學方面,除了修正前期「議題挖掘與探析」策展課程之外,希望在前期透過田野訪問建構的「野柳學」資料庫架構下,進一步發展「批判性思考」跨域共同課程,透過挖掘議題、文獻研究、田野採訪、找出論點、正確解讀、建立觀點等,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和提出見解的批判思考力。社區需求方面,在前期「野柳學」資料庫基礎上,繼續透過訪談,累積地方知識,一來協助地方保存文史資料,也避免隨計畫執行,學生來來去去,訪談內容和挖掘議題過於重複,成果無法累積,對地方訪談對象造成困擾的問題。另外,透過「野柳學」資料庫梳理和挖掘台灣漁村文化特色,並透過「策展」轉譯,嘗試臺灣地方文化在國際的展示策略。

計畫架構圖主圖


計畫架構圖之必要說明

野柳學在地挖礦訓練計畫,是以野柳為地方議題的觀察點,去挖掘人物誌式的、故事性的、議題性的在地風景,並透過策展的方式,實驗在地文化發展國際觀光的展示策略,回應偏鄉村落沒落化的問題,思索城鄉永續的可能性。因此,上學期課程設計在教授學生如何在場域議題的問題意識引導下,運用「田野資料三層架構撰寫法」,有系統的提問、蒐集和著錄田野資料,並透過資料搜集、比對、複查等方式,確認田野資料的可靠性。最終運用所蒐集的田野資料建立資料庫,以建構「野柳學」的地方知識,爬梳屬於地方文化的獨特脈絡性。下學期模組開設策展課程,結合上學期成果完成為「在地文化」策展的任務。以策展綜整議題成果為目標,因此在思索跨領域課程的合作時,有了課群架構和師資合作模式。

計畫執行預期效益

透過建置「野柳學」資料庫,累積地方知識,一來協助地方保存文史資料,二來學生可以累積田調採訪成果,使後來參與計畫的學生也能在前人建立的詮釋資料庫下,根據擬定的議題,上資料庫搜尋相關參考文獻,以研究地方議題。另外,透過「野柳學」資料庫梳理和挖掘台灣漁村文化特色,並透過「策展」轉譯,嘗試臺灣地方文化在國際的展示策略。透過在野柳瑪鋉居的常設展,示範挖掘在地文化的展示策略,以回應臺灣漁村城鄉如何永續的可能問題,希望從野柳這片土地出發,引發浪潮式的效應,喚起更多人關注、在意台灣眾多地方農漁村文化所面臨的轉型困境與文化議題。

計畫成果摘要

1.引導學生了解野柳在地議題,培養議題挖掘、分析、定義問題的能力。

2.透過「策展在地文化」課程,培養學生設定議題、篩選資訊、賦予脈絡、創造情境、提出看法、重組價值、分享串聯的能力。

3.發展「批判性思考」跨域共同課程,透過挖掘議題、文獻研究、田野採訪、找出論點、正確解讀、建立觀點等,培養學生分析資料和提出見解的批判思考力。

4.透過跨領域教師及TA社群,研討一套挖掘議題、田野採訪、議題研究的教學方法論。

5.透過在地文化策展展示課程成果,協助野柳在地議題被看見。

6.透過教學實踐研究證明策展對跨領域教學實踐的有效性。

永續經營之規劃

課程的永續經營往往與經費的補助與否有關?如何在計畫結束之後,繼續新創課程群組的運

作?最好的方式,就是將議題挖掘、批判思考和策展敘事課程SOP化、教材化,讓所有專業課程教師受過教師研習工作坊培訓後,都能運用這一套挖掘議題、有效傳達的策展敘事教學方法論融入課程之中。因此,透過本計畫課程的實施,最終希望發展一套議題導向敘事力的教材教法,除了讓課程群組得以永續經營,也能擴散計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