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預計以「多元文化」為議題,藉由新創課程包含通識教育中心的人文通識課程、職場素養課程,結合資訊傳播與行銷系的媒體傳播課程、觀光管理系的文化旅遊課程、應用外語系的英語課程、建築工程系的木工設計實務課程,透過教師社群跨科際合作,共同研討將「多元文化」議題融入各課程教學中,增進學生「多元文化」之素養,並具有社會行動力。
計畫學校:高苑科技大學
核心議題:台灣社會多元文化的差異認知與和諧共榮
主要SDGs對應項目:和平與正義
次要SDGs對應項目:消弭不平等
高雄市路竹區新住民及婦女家庭服務中心
本計畫預計以「多元文化」為議題,藉由新創課程包含通識教育中心的人文通識課程、職場素養課程,結合資訊傳播與行銷系的媒體傳播課程、觀光管理系的文化旅遊課程、應用外語系的英語課程、建築工程系的木工設計實務課程,透過教師社群跨科際合作,共同研討將「多元文化」議題融入各課程教學中,增進學生「多元文化」之素養,並具有社會行動力。
本計畫執行策略分成「議題探討」、「交流對話」與「服務與實踐」三個層次設計,依據各課程不同的屬性,各有側重之教學重點,預計將六門課程分成兩組,以上、下學期循環操作。群組課程之間的交流與共同參與,將會互相影響,交互運用三個執行策略,朝向多元文化融合的目標。
1.建置具體可行、可統整各專業領域教學的課群合作模式,成為本校跨領域人才培育教學模式的推動基礎。
2.建置議題性網路敘事平台,分享教學經驗與成果,並提供學生互動、自主學習之資源。
3.透過完整的認知學習過程,協助學生運用專業知能,融入社會場域的實踐操作,具體提升學生跨域整合與問題解決能力。
4.由不同課程的教學訓練中,落實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知與實踐,提升社會公民素養,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5.透過課程計畫,能媒合學校師生、社會機構與新住民團體,共同創造新的交流平台,協助新住民及其子女,能盡快融入台灣社會。
1. 學生的學習成效:執行6門課程,共213位學生參與。其中4門為跨領域之專業必修課程,對學生專業知識訓練而言,有更開闊的視野。學生所完成的作業報告,具體展現學習成果,顯見計畫成效。
2. 教師的教學成長:本期計畫共計12場教師社群研討、5場校內跨領域工坊及多元文化研習,加上計畫辦公室與高屏基地辦理之研習,累計約120小時的總研習時數,帶給團隊教師顯著的成長。
3. 辦理計畫相關活動10餘場、演講6場,推動多元族群與文化交流,嘉惠區域新住民朋友與本校外籍學生,獲得佳評。
4. 與新住民服務中心的合作,彌補社福機構資源人力不足的問題,協助區域新住民適應在地文化與生活。
5. 在校內推動關懷外籍生活動,並藉由文化交流活動,讓校園多元文化有正向的發展,對各國學生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有極重要的意義。
1.本校刻正推動之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針對北高雄區域之新住民與移工,辦理文化、教育活動、協助語文教育與職能培訓等。與本計畫推動多元文化融入課程有所區別。然而,因為目標一致,合作方式大致採「共辦培力工坊」及「共同辦理活動」兩方面進行。從不同面向共同投入,更能全面性落實多元文化教育與實踐。
2.本計畫課群之教學創新,完全符合本校刻正推動之高教深耕計畫之重點項目「深化教學創新」,已列為發展重點,未來將持續推動。
3.本計畫課群發展成熟後,將成為本校新創課群發展之基礎,作為各項議題性、跨領域人才培育課群之示範與分享,讓計畫的成果在本校各學院間持續擴散。
4.本計畫之執行過程與成果,除分享在計畫網站上,並將匯整、集結,甚至出版,以廣為宣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