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計畫團隊

基地學校 計畫類別 # 地區 計畫學校 計畫名稱 計畫主持人
子計畫一 1 北區 實踐大學 跨域共創多元敘事·場域實踐共創未來 丁斌首
2 北區 臺北醫學大學 熟齡Smart care跨域敘事教研計畫3.0 朱娟秀
3 中區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呼-搭-啦! @保羅的爵士酒吧:決戰大敘事, 以「東南亞」為方法 武東星
4 中區 靜宜大學 「幸福流域‧大肚能榮 × 多元敘事‧跨域共創」創新教學與場域合作深耕計畫 王俊權
5 嘉南區 國立成功大學 利他精神永續城鄉議題導向優質教育新創課程發展計畫 王育民
6 嘉南區 國立嘉義大學 在故事田裡種出農業未來Ⅲ-嘉義在地農村議題敘事力培育計畫 黃光亮
7 高屏區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永續高雄-山海城鄉共生計畫 楊慶煜
8 高屏區 輔英科技大學 議題導向敘事力新創課程發展計畫-大寮健康永續城鎮營造 顧志遠
子計畫二A類 1 北區 國立中央大學 從知識到故事:負責任消費與生產跨領域敘事力課群(II) 蔣竹山
2 北區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產業跨域與資源永續-創新實踐敘事力培育計畫 李明安
3 北區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多元敘事●走進「偏鄉」 翁楊絲茜
4 北區 大同大學 學習成果導向之跨領域課群計畫:「和平與正義」價值的敘事與再現 陳淑敏
5 北區 臺北醫學大學 以具身敘事為媒介的健康照顧技術課群發展計畫 林文琪
6 北區 致理科技大學 以策展作為在地文化的展示策略—「野柳學」在地挖礦訓練計畫 蔡郁焄
7 北區 亞東科技大學 共榮共好的臺灣新聚落:從跨領域課程的共構到多元文化價值的「昂揚」 劉明香
8 中區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科技教育實踐課程模組整合發展計畫 張登文
9 中區 嶺東科技大學 「跨代銀新 樂學長青」躍升3.0計畫 吳宇娟
10 中區 亞洲大學 國道6號的美麗與哀愁──人文x自然x科技的思辨之旅 黃淑貞
11 嘉南區 國立臺南大學 里山里海創生新臺南:藝文生態敘事攜手翻轉古都舊城鄉 王婉容
12 嘉南區 南華大學 「慢城生態創課實踐」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課群暨教師社群發展計畫 王祥穎
13 嘉南區 崑山科技大學 性別˙健康與科技跨域合作社會實踐計畫 林幼雀
14 嘉南區 嘉南藥理大學 青銀共融聲音回憶 孫自宜
15 高屏區 高苑科技大學 繽紛台灣‧多元社會—高苑科技大學跨領域敘事力創新教學發展計畫 黃慶雄
16 高屏區 大仁科技大學 翻轉勞動力:利他X實踐 III 馮靜安
17 高屏區 文藻外語大學 愛河‧覆鼎金─溯源奇航 陳靜珮
子計畫二B類 1 北區 淡江大學 淡水新篇章─生態與人文地圖(Mapping)新創課程發展計畫 張貴傑
2 中區 國立中興大學 以動物為師:生命敘事力之建構 黃東陽
3 中區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可見與不可見——埔里生活生態博物館之敘事顯影 Ⅱ 曾守仁
4 中區 靜宜大學 雙語國家師資培育之在地實踐─平權與永續 陳怡伶
5 中區 中山醫學大學 走出教室進入創世 從心而教從齒開始 張育超
6 中區 中國醫藥大學 兒少健康福祉與偏鄉翻轉之利他創生教學發展計畫 黃立琪
7 中區 亞洲大學 永續智齡生活:以無所不在的智慧敘事發展長期照護創新創業跨域課程 李麗君
8 嘉南區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全藝術》聚會—以跨領域聚會文藝復興藝術的全能性 黃翠梅
9 嘉南區 南臺科技大學 老而彌新--人與建築的對話 蔡蕙如
10 高屏區 國立屏東大學 體驗式山林水域探索教育教師培力與課程研發社群 陳佑
11 高屏區 高雄醫學大學 共「敘」未來:建構後疫情時代健康之空間、療癒與生活如常 黃淑玲